禱
国语辞典解释
禱祷
dǎo详细解释
动
1.祭神而有所求。
《史记 · 卷四七 · 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唐 · 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故岁水旱 则祷之,寒暑乖候则祷之,厉疾祟降则祷之。”
祷告、祈祷。
2.请求。
《董西厢 · 卷三》:“昨日乱军至寺,夫人祷我退贼之策。”
3.书信中的敬词。表盼望和请求。
《儒林外史 · 第二二回》:“明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至祷!至祷!”
盼祷、为祷。
外语翻译
- pray; entreat, beg, plead; prayer
- beten (V), flehen (V), Gebet
- prier, supplier, prière, supplicatio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𥛈 、 𥛇
《唐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𡘋音倒。《說文》:吿事求福也。《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五曰禱。【註】如趙文子成室,張老曰: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又,《廣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𡘋音到 —— 義同。
又,叶丁口切,音斗。《詩・小雅》「吉日維戊,既伯既禱」,叶下阜𨢄,戊讀牡。又,《易林》:白茅醴酒,神巫拜禱。
注解
〔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禱〕字拼音是d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壽。
〔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o] ⑴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⑵ 祝願,敬辭(書信用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浩切頁碼第4頁,第6字續丁孫
𥜣
異體禱
告事求福也。从示𦓃聲。
𥛇
異體𥙸
禱或省。
蔣注案:篆字恐有誤,不當从兩工。
𥜹
籒文禱。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得早反頁碼第33頁,第5行,第1字述
告事求福也。從示夀聲。
反切顛老反頁碼第33頁,第5行,第2字述
籒文禱。
鍇注臣鍇曰:「以爲夀省也。眞者,精意也;夊者遲行也,古之人重請也。」
反切………頁碼第33頁,第6行,第1字述
禱或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浩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頁,第4字許惟賢第10頁,第5字
吿事求福也。
段注禱吿求三字曡韵。
从示。壽聲。
段注都浩切。古音在三部。
禱或省。
籒文禱。
段注以眞致福意。疑下從夂。非從夊也。夂陟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