鬷
国语辞典解释
鬷
zōng详细解释
名
1.釜类的器皿。
《说文解字 · 鬲部》:“鬷,鬴属。”
2.姓。如春秋时郑国有鬷蔑。
动
◎聚集。
《诗经 · 陈风 · 东门之枌》:“谷旦于逝,越以鬷迈。”唐 · 张说《吊国殇文》:“ 鬷六校之飞将,镇五营之劲卒。”
外语翻译
- pot
- Zong (Eig, Fam)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𡘋音葼。《說文》:釜屬也。
义又,《詩・𨻰風》:越以鬷邁。【傳】鬷,數也。【疏】鬷謂麻縷,毎數一升而用繩紀之,故鬷爲數也。
义又,《詩・商頌》:鬷假無言。【傳】總也。〇【按】《中庸》引《詩》作奏假。
义又,地名。《後漢・郡國志》:隮隂郡定陶有三鬷亭。【註】湯伐三鬷。
义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
又,《廣韻》作孔切;《集韻》、《正韻》:祖動切,𡘋音摠 —— 草名。《爾雅・釋草》:素華軌鬷。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 —— 漢侯國名。〇【按】《前漢・王子侯年表》作鬷,音悾。又,子弄反,又子公反。
注解
〔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鬲部。
〔鬷〕字拼音是z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㚇。
〔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ng] ⑴ 古代的一种釜。⑵ 古通“总”,聚集:“~六校之飞将。”⑶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子紅切頁碼第86頁,第5字續丁孫
鬷
異體𩱅
釜屬。从鬲㚇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子紅反頁碼第236頁,第6行,第1字述
釡屬也。從鬲㚇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子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442頁,第5字許惟賢第199頁,第8字
鬴屬。
段注《廣雅》。鐈鬲鬷也。《陳風》。越以鬷邁。《商頌》。鬷假無言。毛曰:鬷,數也。又曰:鬷,緫也。數讀如數罟之數。數罟,《豳風》作緵罟。魚麗作緫罟。然則二傳皆謂鬷者,緫之假借字也。
从鬲。㚇聲。
段注子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