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露的意思解释

雨部21画上下结构U+9732

雨部

21画

12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FKHK

MBRMR

FVRJ

10164

7216

3422

U+9732

145244442512121354251 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 zhāo )~。甘~。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滋润。覆~万民。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

2.同本义。

,润泽也。 《说文》。段注:“泽与露叠韵。五经通义曰: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阴之液也。按,露之言胪也。故凡陈列表见于外曰露。” 朱曰:“士气津液从地而兴,若薄以寒气,即结而为霜。”阳气胜则散为雨 《多戴礼记 · 曾子天圆》为霜。 《诗 · 秦风 · 蒹葭》

dew;

3.又。

白露未已。待日晞。 《乐府诗集 · 长歌行》人生如朝 《汉书 · 李广苏建传》

雨露(雨和露。比喻恩惠);露草(沾露的草;植物名);露师(军队蒙受风霜雨露,住宿在外);露水姻缘(短暂的、不正当的男妇关系)

4.水气。

横江。 苏轼《赤壁赋》

hydrosphere; vapor; moisture;

5.糖浆,糖汁。

果子露;玫瑰露;荷叶露。

drink distilled from flowers, fruit or leaves; syrup;

6.滋润;恩泽 。

露雨(比喻恩泽);露脸(比喻脸如露珠般晶莹润泽)

kindness;

7.通“路”。道路。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 《诗 · 邶风 · 式微》朝群臣于门。 《周书 · 武帝纪上》

road;

动词

1.显露;显现在外。

今乐远出以威灵。 《文选 · 扬雄 · 长杨赋》都邑 《荀子 · 富国》。注:“谓无城郭墙垣。”布上书。 《后汉书 · 李云传》。注:“露布,谓不封也。”尻尾。 《聊斋志异 · 狼三则》袒胸乳。 明 · 魏学洢《核舟记》

赤身露体;藏头露尾;抛头露面;露白(财宝被人看见);露天生意(〈方〉∶摆摊卖货);露堂(室外;露天);露止(栖宿在屋外或野外);露立(露天站立);露布(指不封口的公文或布告)

show; become visible; reveal;

2.滋润。

英英白云,彼菅茅。 《诗 · 小雅 · 白华》

moisten;

3.庇护。

智子之道善矣,是先生覆子也。 《国语》

protect; shelter; shield;

4.败坏。

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其体。 《左传》

corrupt; ruin;

5.另见 lòu。

lòu

基本解释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详细解释

动词

1.[口]∶显出;冒出 。

露刃(刀剑出鞘);露光;露相;露白(露于外。白:银子)

reveal; show;

2.另见 lù。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

《楚辞 · 屈原 ·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

玫瑰露、果子露。

3.姓。如汉代有露平。

表现、显现。

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lòu

详细解释

1.显现。

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2.泄漏。

《后汉书 · 卷七一 · 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露了口风。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露水,凝结在地面物体上的水珠。

露珠、朝露、甘露、白露。

2.在房屋外面,没有遮蔽。

露营、露天、餐风露宿。

3.显现出来。

表露、流露、显露、暴露。

4.用花、叶、果实或药材等制成的饮料或药液。

果子露、玫瑰露、川贝枇杷露。

5.姓。

lòu

详细解释

《口》泄漏;显现出来。

走露风声、露了口风、露一手、露马脚。

外语翻译


  • dew; bare, open, exposed
  • offenbaren (V)​, aufzeigen, enthüllen (V)​, freilegen, exponieren (V)​, zeigen, anzeigen (V)
  • rosée, apparaître, montrer, révél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雨部 )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𡘋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又,《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又,《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又,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又,《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又,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又,《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又,《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又,𠂹露,書法也。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𠂹

又,《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又,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𡘋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又,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𡘋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注解

〔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雨部

〔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òu、l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路,五行属

〔露〕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雨,路声。本义是露水。

〔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ù] ⑴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⑵ 在室外,无遮盖⑶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⑷ 滋润⑸ 表现,显现 [lòu] ⑴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洛故切頁碼385頁,第9

露潤澤也。从雨路聲。

附注王筠句讀:「句意不完,據『靁』下言『生物』,『霆』下言『挺出萬物』,『震』下言『振物』,『雪』下言『說物』,『霜』下言『成物』,則此當云『所以潤澤萬物者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勒妬反頁碼934頁,第5行,第1

露潤澤也。從雨路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洛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292頁,第3許惟賢997頁,第10

露潤澤也。

段注澤與露㬪韵。《五經通義》曰: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陰之液也。按露之言臚也。故凡陳列表見於外曰露。亦叚路爲之。如《孟子》神農章羸露字作路是也。

从雨。路聲。

段注洛故切。五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