𠑺
儿部6画上下结构U+2047A
意思解释
基本释义
𠑺
◎同“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字彙補》同「天」,武后製。
注解
〔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𠑺〕字拼音是t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他前切頁碼第1頁,第4字續丁孫
天
異體𠑺、𠀡、𠀘
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附注王國維《觀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謂人顛頂,故象人形。……所以獨墳其首者,正特著其所象之處也。」
蔣注武則天新造字:𠀑𠑺。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聽連反頁碼第22頁,第6行,第1字述
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他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頁,第3字許惟賢第1頁,第4字
顚也。
段注此以同部曡韵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段注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从一大。於六書爲會意。凡會意合二字以成語。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