𠑽
儿部7画上下结构U+2047D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正字通》:俗充字。
注解
〔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𠑽〕字拼音是chō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亠、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昌終切頁碼第282頁,第5字續丁孫
充
異體𠑽
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充、育一聲之轉。或曰:从育省,會意,育子長大成人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赤風反頁碼第714頁,第6行,第1字述
長也,高也。從儿,育省聲。
鍇注臣鍇曰:「𠫓在儿上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昌終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618頁,第2字許惟賢第710頁,第1字
長也。高也。
段注《廣韵》曰:美也。塞也。行也。滿也。
从儿。育省聲。
段注三部與九部合音也。昌終切。九部。
白话解释
充,生长,长高。字形采用“儿”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月”的“育”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倒子從儿。《說文》認為是「从儿,育省聲」,然古文字中?像倒子,並沒有獨立使用,亦不作聲符。《說文》省聲之說恐有可商。?在篆文有突出意,充字的長意恐是由?字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