畵
外语翻译
- delineate,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draw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正字通》:俗畫字。
注解
〔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畵〕字拼音是huà,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𰢵。
〔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à] ⑴ 古同“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胡麥切頁碼第92頁,第2字續丁孫
𤲿
異體畵、𤲯、畫
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凡畫之屬皆从畫。
𨽶
異體𤱪
古文畫省。
𠟷
異體𠞷
亦古文畫。
蔣注《世本》:敤首作畫。張澍稡《世本》集補注:舜母握登死,瞽叟更娶東澤氏女,曰壬女,生敤手及象也。敤首,一作敤手,又作婐首,或作擊手,又作繫手。顏師古云:敤,音口果反,作擊者誤。又桉《列女傳》云:舜之女弟繫首,與二嫂諧。初學記:舜妹有敤手。又桉《易通卦驗》云:伏羲氏易無書,以畫事,此畫之始也。一云:軒轅子苗龍,為繪畫之祖。《事物原始》:封膜作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戶麥反頁碼第250頁,第4行,第1字述
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凡畫之屬,皆從畫。
鍇注臣鍇曰:「若筆畫之也,,其界也,指事。」
反切………頁碼第250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畫。
反切………頁碼第250頁,第5行,第2字述
亦古文畫。
鍇注臣鍇曰:「刀所以割制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胡麥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468頁,第1字許惟賢第210頁,第6字
𤲿
介也。
段注介各本作畍。此不識字義者所改。今正。八部曰: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
從聿。
段注二字今補。
象田四介。
段注田之外橫者二直者二。今篆體省一橫。非也。
聿所㠯畫之。
段注說從聿之意。引伸爲繪畫之字。故麥切。十六部。
凡畫之屬皆从畫。
𤱪
古文畫。
段注古文從聿田。此依鍇本。
𠞷
𠞷,亦古文畫。
段注依鍇本。按《刀部》有劃字。
白话解释
画,用笔划定边界线。字形像田畴四边的界线。聿,表示用以画界的笔。所有与画相关的字,都采用“画”作边旁。,这是古文 写法的“畫”字,字形省略了横笔。
,这也是古文写法的“畫”字。
字形解说
甲骨字形從聿、像交文。從聿,聿字本義為毛筆,此指以筆畫線條;像交叉紋路,指在田地上所畫出的界線。金文字形或作從聿從(周的初文,本義為田疇),或作從聿從田,像交文,表示在田地上畫田界。戰國文字字形或作從聿、從周,像交文;或作從聿從田,像交文(田字下又多一橫筆),篆文承此字形,形變為從聿、從田,像田四界。《說文》古文省略為從聿從田,或作從刀、畫聲。畫字從刀,表示劃分之意。隸書、楷書承篆文字形,而田界僅剩一橫畫。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