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靣的意思解释

一部8画上中下结构U+9763

一部

8画

上中下结构

DLKF

MWR

GJJ

10602

U+9763

13252511 横、撇、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同“面”。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面部 )

唐韻》、《集韻》、《韻會𡘋彌箭切,音偭。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吿,反必面。【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註】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註】私覿也。

又,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又,〈玉藻〉:唯君面尊。【註】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考證

卷目:考證・戌集中 部首:面部 )

《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自

謹照原文自改𦣻。

注解

〔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面部

〔面〕字拼音是miàn,独体字,五行属

〔面〕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是脸。

〔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iàn] ⑴ 头的前部,脸⑵ 用脸对着,向着⑶ 事物的外表⑷ 方位,部分⑸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⑹ 会见,直接接头的⑺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⑻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⑼ 粉末⑽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⑾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彌箭切頁碼295頁,第2

𡇢

異體𠚑、面

𡇢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凡面之屬皆从𡇢

附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栔文从目,外象面部匡廓之形,蓋面部五官中最足引人注意者莫過於目,故面字从之也。篆文从𦣻,則从囗無義可說,乃从目之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弭釧反頁碼737頁,第5行,第1

𡇢顏前也。從𦣻,象人面形。凡面之屬,皆從面。

鍇注臣鍇曰:「顏,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彌箭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687頁,第2許惟賢740頁,第1

𡇢顏前也。

段注顏者,兩眉之中閒也。顏前者謂自此而前則爲目,爲鼻,爲目下,爲頰之閒,乃正鄉人者。故與背爲反對之偁。引伸之爲相鄉之偁。又引伸之爲相背之偁。易窮則變。變則通也。凡言面縛者,謂反背而縛之。偭从面。

𦣻。象人面形。

段注謂囗也。左象面。彌箭切。十四部。

凡面之屬皆从面。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