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集韻》𡘋他弔切,音糶。《說文》:綺絲之數也。《漢律》曰: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綬組謂之首。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直紹切,音肇 —— 義同。
又,《集韻》:徒了切,音窕。《類篇》:繒長貌。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類篇》:五色縷。
注解
〔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絩〕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iào、diào、d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兆。
〔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ào] ⑴ 绮丝之数。㈡ [diào] ⑴ 丝织品长的样子。㈢ [dào] ⑴ 五色丝。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治小切頁碼第433頁,第36字續丁孫
絩
綺絲之數也。《漢律》曰:「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綬組謂之首。」从糸兆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治小切頁碼第1030頁,第2行,第1字述
綺絲之數也。《漢律》曰:「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綬組謂之首。」從糸兆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治小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589頁,第6字許惟賢第1127頁,第7字
綺絲之數也。
段注言綺以見凡繒也。綺者,文繒也。文繒絲尙有數,則餘繒可知。其若干絲爲一絩,未聞。
《漢律》曰: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緫。
段注《禮經》。布八十縷爲升。《禾部》曰:布八十縷爲稯。《漢・王莽傳》。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孟康曰:緵,八十縷也。今按緫卽稯也。稯卽緵也。緵卽升也。皆謂八十縷。《召南》。羔羊五緫。傳曰:緫,數也。
綬組謂之首。
段注司馬紹統《輿服志》。乘輿黃赤綬五百首。諸侯王赤綬三百首。相國綠綬二百四十首。公侯,將軍紫綬百八十首。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百二十首。千石,六百石黑綬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六十首。凡先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麤。
从糸。兆聲。
段注治小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