艿
艹部5画上下结构U+827F
意思解释
古壮字释义
艿
◎读音ndaij。 苎麻。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𡘋音仍 —— 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百頃。《正字通》:芿艿同。〇【按】《唐韻》分爲兩字,艿平聲,芿去聲。《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主,去聲則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从《唐韻》。
注解
〔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艿〕字拼音是nǎ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乃,五行属木。
〔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ǎi] ⑴ 〔芋~〕见“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乘切頁碼第30頁,第23字續丁孫
艿
艸也。从艸𠄎聲。
附注按:《玉篇》引作「舊草不芟新草又生曰艿。」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而冰反頁碼第106頁,第4行,第2字述
艸也。從艸乃聲。
鍇注臣鍇按:《字書》:「艿,草陳新相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乗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182頁,第8字許惟賢第79頁,第13字
艸也。
段注按許謂艿爲艸名也。《廣韵》云:陳根艸不芟。新艸又生。相因仍。所謂燒火艿。此別一義。其字亦作芿。《列子》。趙襄子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是也。今《玉篇》以舊艸不芟,新艸又生曰艿,係之《說文》。此孫強,陳彭年輩之誤也。
从艸。乃聲。
段注如乗切。六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韵冣近也。籒文作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