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意思解释
伐
fá基本解释
①砍。~树。砍~。
②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
③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伐,击也。 伐,杀也。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kill;
3.砍伐。
伐竹取道。 坎坎伐檀兮。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伐薪烧炭南山中。
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hack; fell; cut down;
4.讨伐,进攻。
齐师伐我。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其后秦伐 赵。 季氏将伐 颛臾。
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attack;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愿无伐善,无施劳。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
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brag about;
6.败坏,损伤。
重被猛术。国本必伐。
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
damage;
7.打破、挫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
defeat; frustrate; baffle;
8.敲击。
征人伐鼓。
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knock;
9.引申为开凿。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
dig;
10.批评,责备。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
口诛笔伐。
criticize; blame;
名词
1.通“阀”。功劳,功业。
晋侯使 却至献 楚捷于 周,与 单襄公语,骤称其伐。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北救赵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
伐阅(功绩和资历)
merit;
2.畎上高土。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
ridge soil;
国语辞典解释
伐
fā详细解释
动
1.砍。
《左传 · 僖公二十八年》:“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伐木、砍伐。
2.征讨、攻打。
《左传 · 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3.自夸。
《论语 · 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淮南子 · 修务》:“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
4.割除。
《聊斋志异 · 卷一 · 娇娜》:“然症虽危,可治,但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
名
1.功绩、功劳。
《左传 · 庄公二十八年》:“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资治通鉴 · 卷九七 · 晋纪十九 · 穆帝永和元年》:“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官未可灭。”
2.媒人。
《儒林外史 · 第六回》:“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
两岸词典解释
伐
fā详细解释
1.砍伐。
伐树、伐木、滥垦滥伐。
2.征讨;攻击。
讨伐、挞伐、南征北伐、口诛笔伐。
3.《书》夸耀。
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4.《书》功劳;功业。
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须乎勋伐也(晋‧葛洪《抱朴子‧外篇‧逸民》)。
5.姓。
外语翻译
- cut down, subjugate, attack
- fällen, abholzen, umhauen (V)
- couper, abattre, attaqu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𡘋房越切,音罰 —— 征伐。《詩・小雅》:薄伐玁狁。《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灋正邦國。《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
义又,《小爾雅》:伐,美也。
义又,伐閱,與閥閱同。《史記・功臣侯表》:古者人臣功有五等,明其功曰伐,積日曰閱。《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伐,功也。
义又,自稱其功曰伐。老子《道德經》:不自伐,故有功。
义又,斫木也。《詩・周南》:伐其條枚。
义又,考擊鐘鼓也。《禮・郊特牲》:孔子曰:二日伐鼓,何居。
义又,攻殺擊刺也。《書・牧誓》: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註】少不下四、五,多不過六、七而齊,所以戒其貪殺也。
义又,兵器。《詩・秦風》:蒙伐有苑。【註】蒙,雜文;伐,干也,亦作瞂。
义又,星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熊旗六斿以象伐也。【註】熊虎爲旗,師都之所建,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
义又,與垡同。《周禮・冬官・考工記》:一耦之伐。【疏】畝上高土謂之伐。
又,叶許竭切,音歇。《詩・商頌》「韋顧既伐」,叶上截下桀。
又,叶扶廢切,音吠。徐幹〈西征賦〉:奉明辟之渥德,與游軫而西伐;過京邑以釋駕,觀帝居之舊制。
义伐字从人、从戈,戍字亦从人、从戈。《留靑日札》:人坐臥則爲戍守,人立行則爲征伐。
考證
《周禮・冬官考工記》一耦之伐。《疏》畝上高土謂之伐。
謹照原文畝上改畎上。
注解
〔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伐〕字拼音是fá,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戈,五行属水。
〔伐〕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是砍杀。
〔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á] ⑴ 砍⑵ 征讨⑶ 自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房越切頁碼第264頁,第32字續丁孫
伐
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像以戈擊殺人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扶月反頁碼第680頁,第7行,第2字述
擊也。從人持戈。一曰敗也,亦斫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房越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24頁,第1字許惟賢第669頁,第4字
擊也。
段注詩勿翦勿伐傳,鉦人伐𡔷傳皆曰:伐,擊也。《禮記・郊特牲》。二日伐𡔷何居。鄭曰:伐猶擊也。《尙書》。不愆于四伐五伐。鄭曰:一擊一刺曰伐。詩是伐是肆箋云:伐謂擊刺之。按此伐之本義也。引伸之乃爲征伐。《周禮》九伐注云:諸侯之於國。如樹木之有根。是以言伐云。
从人持戈。
段注戈爲句兵。亦曰𣪠兵。《左傳》擊之以戈是也。戍者,守也。故从人在戈下。入《戈部》。伐者,外擊也。故从人杖戈。入《人部》。房越切。十五部。
一曰敗也。
段注此謂引伸之義。伐敗㬪韵。《左傳》。凡師有鐘𡔷曰伐。《穀梁傳》。斬樹木,壞宫室曰伐。《攴部》曰:敗者,毀也。《公羊傳》曰:《春秋》伐者爲客。伐者爲主。何云:伐人者爲客。讀伐,長言之。見伐者爲主。讀伐短言之。皆齊人語也。按今人讀房越切。此短言也。劉昌宗《周禮・大司馬》、《大行人》、《輈人》皆房廢切。此長言也。劉係北音。周顒,沈約韵書皆用南音。去入多強爲分別。而不合於古矣。伐人者有功。故《左傳》諸侯言時記功。大夫稱伐。《史記》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又引伸之自功曰伐。
亦斫也。
段注大徐無此三字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