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
意思解释
凛凜
lǐn基本解释
①寒冷。~冽。~~。
②严肃,严正有威势。~然。~若冰霜。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仌( bīng )冰。禀( bǐng )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2.同本义。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其性为凛。 寒则凛冻。 凛凛寒风升。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cold;
3.严肃而可敬畏。
凛者,颜色惧貌。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
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severe; awe-inspiring;
4.畏惧。
凛乎其不可留也。
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afraid;
外语翻译
- to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 froid, stric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𡘋音廩。《說文》:寒也。《玉篇》:凛凛,寒也。《韻會》:凄淸也。
义《集韻》或作𤺡。
注解
〔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冫部。
〔凛〕字拼音是lǐ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冫、禀,五行属水。
〔凛〕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仌( bīng )冰。禀( bǐng )声。本义是剌骨的寒冷。
〔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ǐn] ⑴ 寒冷⑵ 严肃,严正有威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稔切頁碼第383頁,第7字續丁孫
𠘡
異體癛、凜
寒也。从仌廩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凜。」《集韻・𡪢韻》:「凜,或从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力甚反頁碼第929頁,第6行,第3字述
寒也。從仌廩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82頁,第6字許惟賢第993頁,第6字
𠘡𠘡,
段注依《文賦》注補二字。
寒也。
段注引申爲敬畏之偁。俗字作懍懍。
从仌。廩聲。
段注力稟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