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凜的意思解释

冫部15画左右结构U+51DC

冫部

15画

13画

左右结构

UYLT

IMYWD

TDJM

30194

U+51DC

414125251131234 点、提、点、横、竖、横折、竖、横折、横、横、撇、横、竖、撇、捺

的笔顺

意思解释


lǐn

基本解释

寒冷貌。后作“凛”。《玉篇•冫部》:“凜,凜凜,寒也。”《集韻•𡪢韻》:“凜,《説文》:‘寒也。’或从廩。”按:《説文•冫部》作“癛”。

畏惧貌。《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冼主每入,衷心常凜凜。”

严肃,令人敬畏貌。如:威风凜凜。唐孟郊《送韓愈從軍》:“淒淒天地秋,凜凜軍馬令。”

国语辞典解释


lǐn

详细解释

1.寒冷。

《文选 · 潘岳 · 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唐 · 韩琮《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诗:“月寒深夜桂,霜凛近秋松。”

凛冽、凛凛。

2.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宋史 · 卷四〇一 · 辛弃疾传》:“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唐 · 孟郊《送韩愈从军》诗:“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

大义凛然、凛不可犯。

两岸词典解释


lǐn

详细解释

1.寒冷。

寒气凛冽、凛气如霜。

2.严肃;严峻。

大义凛然、凛若冰霜。

外语翻译


  •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fearful
  • froid, stric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

廣韻》:力稔切;《集韻》:力錦切,𡘋音廩。廣韻》:粟體。集韻》:寒病。

又,《集韻》:渠金切,音琴 —— 義同。本作凜。

又,筆錦切,音稟 —— 疾也。

注解

〔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癛〕字拼音是lǐ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冫、廩、;、疒、稟

〔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ǐn] ⑴ 寒病。《廣韻•寢韻》:“癛,粟體。”《集韻•𡪢韻》:“癛,寒病。”⑵ 同“凜”。《説文•仌部》:“癛,寒也。”《集韻•𡪢韻》:“癛,或從廩。” [b] ⑴ 疾。《集韻•𡪢韻》:“癛,疾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稔切頁碼383頁,第7

𠘡

異體癛、凜

𠘡寒也。从仌廩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凜。」《集韻・𡪢韻》:「凜,或从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力甚反頁碼929頁,第6行,第3

𠘡寒也。從仌廩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282頁,第6許惟賢993頁,第6

𠘡𠘡𠘡

段注依《文賦》注補二字。

寒也。

段注引申爲敬畏之偁。俗字作懍懍。

从仌。廩聲。

段注力稟切。七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