癛
疒部18画半包围结构U+765B
意思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力稔切;《集韻》:力錦切,𡘋音廩。《廣韻》:粟體。《集韻》:寒病。
又,《集韻》:渠金切,音琴 —— 義同。本作凜。
又,筆錦切,音稟 —— 疾也。
注解
〔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癛〕字拼音是lǐ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冫、廩、;、疒、稟。
〔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ǐn] ⑴ 寒病。《廣韻•寢韻》:“癛,粟體。”《集韻•𡪢韻》:“癛,寒病。”⑵ 同“凜”。《説文•仌部》:“癛,寒也。”《集韻•𡪢韻》:“癛,或從廩。”㈡ [b] ⑴ 疾。《集韻•𡪢韻》:“癛,疾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稔切頁碼第383頁,第7字續丁孫
𠘡
異體癛、凜
寒也。从仌廩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凜。」《集韻・𡪢韻》:「凜,或从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力甚反頁碼第929頁,第6行,第3字述
寒也。從仌廩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82頁,第6字許惟賢第993頁,第6字
𠘡𠘡,
段注依《文賦》注補二字。
寒也。
段注引申爲敬畏之偁。俗字作懍懍。
从仌。廩聲。
段注力稟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