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意思解释
如
rú基本解释
①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②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③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④到,往。~厕。
⑤假若,假设。~果。~若。假~。
⑥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⑦与,和:“公~大夫入”。
⑧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⑨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⑩表示举例。例~。
⑪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⑫〔~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⑬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如,从随也。 有律以如己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犬皆如人意。
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follow;
3.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 状貌如妇人女子。 两狼之并驱如故。
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like; as if;
4.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我不如他。
can be compared with;
5.去,往。
如,往也。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go;
6.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
meet;
7.表示举例 。
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such as;
8.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
resist;
9.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
should;
介词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in accordance with; comply with;
连词
1.假如,如果。
如,若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洛阳亲友如相问。
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if;
2.与,和。
公如大夫入。
and;
3.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or;
4.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 夜中,星陨如雨。
but;
5.则——表示结果 。
如许;如是。
then;
助词
1.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褎如充耳。 屯如,乘马班如。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
2.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3.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
国语辞典解释
如
rú详细解释
动
1.顺从、依照。
《左传 · 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 · 杜预 · 注:“如,从也。”
如约、如命。
2.如同、好像。
唐 ·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
3.往、至。
《左传 · 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如厕。
4.及、比得上。
《史记 · 卷七 · 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远亲不如近邻。
5.表示举例。
例如、譬如。
介
◎于,表示比较。
《吕氏春秋 · 仲秋纪 · 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连
1.假若。
《论语 · 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 · 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或者。
《论语 · 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助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
《论语 · 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突如其来。
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两岸词典解释
如
rú详细解释
1.犹如;好像。
人生如梦、如沐春风、如醉如痴。
2.依照;适合。
如愿以偿、如期举行、顺心如意、如法炮制。
3.表示列举例子。
比如、例如、譬如。
4.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表示比较)。
今不如昔、求人不如求己、尽信书不如无书。
5.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於”。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日子一年强如一年。
6.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设”。
如你不去,谁去、如再犯,就不轻饶你。
7.《书》往;到。
如厕。
8.《书》词缀。表示情态或状况,相当于“然”。
泣血涟如、突如其来、空空如也。
9.姓。
外语翻译
-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 zum Beispiel, wenn, Ru (Eig, Fam)
- si, conformément à, selon, par exemple, comme si, être comparable, égal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𡘋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义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义又,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义又,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义又,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义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义又,姓。如羅氏,改爲如氏。見《統譜》。
义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义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𡘋見《禪燈錄》。
义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𡘋見《山海經》。
义又,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𡘋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𡘋乃箇切,音那 —— 亦若也。
注解
〔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女部。
〔如〕字拼音是r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女、口,五行属金。
〔如〕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女,从口。本义是遵从,依照。
〔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ú] ⑴ 依照顺从⑵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⑶ 比得上,及⑷ 到,往⑸ 假若,假设⑹ 奈,怎么⑺ 与,和:“公~大夫入”。⑻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⑼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⑽ 表示举例⑾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⑿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⒀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人諸切頁碼第415頁,第23字續丁孫
如
从隨也。从女从口。
鉉注徐鍇曰:「女子从父之敎,从夫之命,故从口。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熱除反頁碼第994頁,第2行,第1字述
從隨也。從女,從口。
鍇注臣鍇曰:「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從口。《春秋傳》:『公如齊。』《左傳》曰:『如其言。』此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人諸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480頁,第5字許惟賢第1079頁,第5字
從隨也。
段注從隨卽隨從也。隨從必以口。从女者,女子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引伸之,凡相似曰如。凡有所往曰如。皆從隨之引伸也。
从女。从口。
段注人諸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