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
意思解释
貓猫
māo基本解释
◎同“猫”。《詩•大雅•韓奕》:“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禮記•郊特牲》:“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
详细解释
名词
1.家貓,久已被人類馴養的一種食肉類動物 ,通常被認爲是一個獨立的種,雖然可能是由幾種舊大陸的小型野貓的雜交後代中通過自然選擇而最後衍生的,有一些變種,主要的區別在於皮毛的長短,體形以及尾的有無。
迎貓,爲其食田鼠也。
貓兒眼(寶石名稱,又名貓睛石。以晶瑩透明如貓眼而得名);貓虎(貓和虎。古代以爲有益於農事的神物);貓兒食(指人飯量小,食無定時);貓尿(方言。指酒。表示憎厭或譏諷)
cat;
2.狸貓,亦稱「山貓」 。
貓狸(狸的一種,俗稱野貓);貓猴(一種哺乳動物)
leopard cat;
3.姓。
動
1.〈方〉∶躲藏 。
貓冬(躲在家裏過冬);貓月子(坐月子);貓蹲(謂不務正業,賦閒在家;他從前線回來後,成天貓在家裏)
hide;
2.另見 máo。
国语辞典解释
貓猫
māo详细解释
名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面圆齿锐,耳壳短小,眼大,瞳孔会因光线强弱而变大小,听视觉都很敏锐,四肢较短,脚有锐爪,掌有肉垫,行动敏捷,善捕鼠。
动
◎北平方言。指躲藏。
他猫起来了,害大伙儿找不著。
两岸词典解释
外语翻译
- cat
- Katze, Kater (S)
- cha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武鑣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𡘋音苗。《說文》:貍屬。《廣韻》:獸,捕䑕。《禮・郊特牲》:迎貓,爲其食田䑕也。《正字通》:陸佃曰:䑕善害苗,貓能捕䑕,故字从苗。又,貓睛子午、卯酉如一線,寅申、巳亥如滿月,辰戌、丑未如棗核,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隂類也。又,《格古論》:貓,一名烏員。
义又,《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疏】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詩・大雅》:有貓有虎。【傳】貓,似虎淺毛者也。
又,《唐韻》:莫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謨交切,𡘋音茅 —— 義同。
义《廣韻》:俗作猫。
注解
〔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豸部。
〔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āo、m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苗。
〔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āo] ⑴ 同“猫”。《詩•大雅•韓奕》:“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禮記•郊特牲》:“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莫交切頁碼第318頁,第10字續丁孫
貓
貍屬。从豸苗聲。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豸、苗聲。從「豸」,指動物;「苗」像貓的叫聲,也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