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
意思解释
征徵
zhēng基本解释
①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
②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
③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
④收集。~税。~粮。
⑤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
⑥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
⑦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彳( chì ),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征,行也。 壮于趾征凶。 而月斯征。 先王卜征五年。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孤蓬万里征。
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go on a journey;
3.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 奉辞伐罪曰征。 桓桓于征。 一曰征。 挟天子以征四方。
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4.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
contend for; fight for;
5.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levy;
名词
1.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
征役(赋税与徭役)
taxes;
2.姓。
动词
1.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同本义。
徵,召也。 徵,召也。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 徵唯所欲。 王使来徵聘。 发征期会。 征拜郎中。 征拜尚书。
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summon; call up;
3.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 贵之征贱。岁征民间。 会征促织。
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solicit;
4.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
trace; get to the bottom; examine closely;
5.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 征为五声。 用牲,加书征之。 怪其无征。
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verify;
名词
1.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 休征嘉应。 候善恶之征。 征兆必报。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 征于色。
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symbol;
2.另见 zhǐ。
国语辞典解释
征徵
zhēng详细解释
动
1.远行。
《诗经 · 小雅 · 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长征、远征。
2.讨伐。
《汉书 · 卷七 · 武帝纪》:“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唐 · 王翰《凉州词》二首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伐、征戍、南征北讨。
3.课征。
征税、横征暴敛。
4.强取、争夺。
《孟子 · 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名
1.赋税。
《孟子 · 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2.姓。如宋代有征集。
外语翻译
- invade, attack, conquer
- angreifen, attackieren , erheben, Erhebung (S), Zheng (Eig, Fam)
- voyager, lancer une expédition, enrôler, prélever, preuve, signe, marcher, lancer une expédition, conquérir, percevoir, prélev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徰
《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𡘋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
义又,《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又,《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义又,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又,《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又,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注解
〔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征〕字拼音是zh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正,五行属火。
〔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彳( chì ),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是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ēng] ⑴ 远行⑵ 用武力制裁,讨伐⑶ 召集⑷ 收集⑸ 招请,寻求⑹ 证明,证验⑺ 表露出来的迹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諸盈切頁碼第52頁,第12字續丁孫
𨒌
正行也。从辵正聲。
征
𨒌或从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眞名反頁碼第151頁,第5行,第3字述
正行也。從辵正聲。
鍇注臣鍇曰:「謂从正道行也,若王者巡狩,正也。狩河陽非正行也。乍行乍止,偵也。天子必五歲卜征,詳習乃行。」
反切………頁碼第151頁,第7行,第1字述
𨒌或從彳。
鍇注臣鍇曰:「胤往征之,正其罪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諸盈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79頁,第4字許惟賢第124頁,第12字
正行也。
段注《釋言》、《毛傳》皆曰:征,行也。許分別之。征爲正行。邁爲遠行。
从辵。正聲。
段注形聲包會意。諸盈切。十一部。《廴部》又有延字。行也。
𨒌或从彳。
段注引伸爲征伐。《孟子》曰:征之爲言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