絖
糹部12画左右结构U+7D56
外语翻译
- fine silks; flos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集韻》:苦謗切,音曠。《說文》纊,或从光作絖。《禮・雜記》〔註〕:絖爲繭。【釋文】絖,又作纊。《莊子・逍遙遊》:世世以洴澼絖爲事。【音義】絮細者謂之絖。
义又,《玉篇》:絖,八十縷也。
注解
〔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絖〕字拼音是ku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光。
〔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àng] ⑴ 古同“纩”。⑵ 古代量词,八十缕为一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苦謗切頁碼第438頁,第17字續丁孫
纊
絮也。从糸廣聲。《春秋傳》曰:「皆如挾纊。」
絖
纊或从灮。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苦謗切頁碼第1038頁,第5行,第1字述
絮也。從糸廣聲。《春秋傳》曰:「皆如挾纊。」
反切………頁碼第1038頁,第5行,第2字述
纊或從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苦謗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635頁,第2字許惟賢第1146頁,第10字
絮也。
段注《玉藻》。纊爲繭。注曰:纊,今之新緜也。按鄭釋纊爲新緜者,以別於縕之爲新緜及舊絮也。許則謂纊爲絲絮。不分新故。謂縕爲麻紼。與鄭絕異。
从糸。廣聲。
段注苦謗切。十部。
《春秋傳》曰:皆如挾纊。
段注《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
纊或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