縁
外语翻译
- hem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以絹切;《集韻》、《韻會》:余絹切,𡘋音願。《說文》:衣純也。《禮・深衣》: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註】緣,緆也。《前漢・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註】譬之於衣加純緣者。
又,《廣韻》:與專切;《集韻》:余專切,𡘋音沿。《玉篇》:因也。
义又,循也。《孟子》:猶緣木而求魚也。
义又,順也。《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义又,夤緣,連絡也。韓愈〈古意〉:靑壁無路難夤緣。
又,《廣韻》:吐亂切 —— 與褖同。《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註】此緣衣者,實作褖衣也。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又,《韻補》叶余倫切。陸機〈思歸賦〉以緣字叶雲。
注解
〔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緣〕字拼音是yu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彖。
〔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uán] ⑴ 因由,因爲⑵ 宿命論認爲人與人之間命中註定的遇合機會,泛指人與人或人與事物之間發生聯繫的可能性⑶ 沿,順着⑷ 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以絹切頁碼第436頁,第8字續丁孫
緣
異體縁
衣純也。从糸彖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以絹切頁碼第1034頁,第3行,第3字述
衣純也。從糸彖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以絹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616頁,第2字許惟賢第1138頁,第5字
衣純也。
段注此以古釋今也。古者曰衣純。見《經典》。今曰衣緣。緣其本字。純其叚借字也。緣者,沿其邊而飾之也。《深衣》曰: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袂緣猶袂口也。廣各寸半者,表裏共三寸也。《旣夕禮》注曰: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緣之義引申爲因緣,夤緣。而俗遂分別其音矣。
从糸。彖聲。
段注以絹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