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
意思解释
蹲
dūn基本解释
①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下。~伏。~踞。~腿。
②〔~苗〕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进行中耕和镇压,使幼苗根部下扎,生长健壮,防止多余茎叶生长。
③喻呆着或闲居。~膘。~窝。~班房(坐牢)。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足,尊声。本义:坐。
2.同本义。
蹲,坐也。 蹲,踞也。 蹲乎会稽。 熊罴对我蹲。
蹲夷(蹲踞,踞坐)
sit;
3.虚坐。屈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
蹲右足。
树底下蹲着一个人;蹲身(屈腿下蹲);蹲足(屈膝下跪);蹲步(蹲身纵步);蹲坐(蹲身而坐)
squat on the heels;
4.呆下,闲居 。
蹲在家里不出门。
stay;
5.坐落 。
西泠饭店蹲在山脚下寂静无声。
be situated;
6.控制或延缓植物生长。
让小麦下边几个节不拔得那么快,蹲一蹲,长硬实粗壮。
control;
7.另见 cún。
国语辞典解释
两岸词典解释
外语翻译
- squat, crouch; idle about
- sich ducken, in die Hocke gehen (V)
- s'accroupi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踆
《唐韻》、《韻會》、《正韻》:徂尊切;《集韻》:徂昆切,𡘋音存。《說文》:踞也。《後漢・魯恭傳》:蹲夷踞肆。《莊子・外物篇》:蹲乎會稽。
又,《集韻》、《正韻》𡘋七倫切,音逡。《詩・小雅》:蹲蹲舞我。【傳】蹲蹲,舞貌。【釋文】蹲,七旬反。本或作墫。《前漢・揚雄傳》:蹲蹲如此。【註】蹲蹲,行有節。
又,《集韻》:粗本切,音鱒 —— 聚也。《左傳・成十六年》:蹲甲而射之。【註】蹲,聚也。
又,《集韻》:蹤倫切,音遵 —— 鷷,或作蹲;雉,西方曰鷷。
又,《集韻》:祖本切,音𠟃 —— 義同。
又,《集韻》:徂丸切 —— 同「躦」,或作蹲。
又,《集韻》:趣允切 —— 蹲循,緩意。
注解
〔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蹲〕字拼音是d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尊,五行属火。
〔蹲〕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尊声。本义是坐。
〔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ūn] ⑴ 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⑵ 〔~苗〕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进行中耕和镇压,使幼苗根部下扎,生长健壮,防止多余茎叶生长。⑶ 喻呆着或闲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徂尊切頁碼第62頁,第1字續丁孫
蹲
踞也。从足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在坤反頁碼第177頁,第4行,第2字述
踞也。從足尊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徂尊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331頁,第5字許惟賢第149頁,第3字
居也。
段注《尸部》曰:居,蹲也。是爲轉注。各本作踞也。以俗改正。又增一踞篆於蹲後。今正而刪之。《左傳》。蹲甲而射之。蹲,居也。引伸爲居積之義。
从足。尊聲。
段注徂尊切。十三部。《山海經》作踆。
白话解释
蹲,坐。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尊”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由「足」、「尊」二字構成。從足,示足部動作之義。從尊,聲符,注明音讀。楷書承自篆文,右體下端「
」形變作「寸」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