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殳的意思解释

殳部4画上下结构U+6BB3

殳部

4画

上下结构

象形字

MCU 86,WCU 98

HNE

QX

77407

3007

7615

U+6BB3

3554 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𠘧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shū

基本解释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

秦书八体之一。

㦸柄。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姓。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同本义。

,以杖殊人也。 《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 《周礼》授旅贲 《周礼 · 司戈盾》而立于道左。 《左传 · 昭公二十三年》伯也执,为王前驱。 《诗 · 卫风 · 伯兮》

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long pole;

3.秦书八体之一 。

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Shu style;

4.姓。

国语辞典解释


shū

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

《诗经 · 卫风 · 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淮南子 · 齐俗》:“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搢 笏杖殳以临朝。”

2.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两岸词典解释


shū

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或木做成的兵器,有棱无刃,长约一丈二尺。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外语翻译


  •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 schlagen, (dreschen)​ (V)​, Shu (Eig, Fam)​, Radikal Nr. 79 = Stock, (Bambuswaffe)​
  • lance, (nom de famille)​, 79e radical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殳部 )

古文: 杸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𡘋音殊。說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使殊離也。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是丈二也;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又,戟柄之別名。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又,書法名。前漢・藝文志》:八體六板。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說文・序》:七曰殳書。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又,姓。

又,打穀之架曰攝殳。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从几,几音殊 —— 鳥短羽也。與几案之几別。

又,與𠬛別。佩觽集》:殳,示朱翻 —— 戈殳也;𠬛,莫勿翻 —— 沈也。

考證

卷目:考證・辰集下 部首:殳部 )

《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

謹照原文軍上改車上。

注解

〔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殳部

〔殳〕字拼音是shū,上下结构,五行属

〔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ū] ⑴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⑵ 秦书八体之一。⑶ 㦸柄。⑷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⑸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市朱切頁碼93頁,第9

殳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以先驅。」从又𠘧聲。凡殳之屬皆从殳。

附注林義光《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从殳之字與又、攴同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舩區反頁碼252頁,第7行,第1

殳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旅賁以先驅。」從又𠘧聲。凡殳之屬,皆從殳。

鍇注臣鍇曰:「斷絶分析爲殊;積竹謂削去白,取其青處合爲之,取其有力也。漢昌邑王買積竹杖是也。《詩》云:『伯也執殳爲王前驅。』觚,稜也。殳音殊。」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市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72頁,第3許惟賢212頁,第4

殳㠯杖殊人也。

段注杖各本作杸。依《太平御覽》正。云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以杖殊人者,謂以杖隔遠之。《釋名》。殳,殊也。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猶以近窮遠謂之弓也。

《周禮》。

段注周字今補。下文所說皆出於《周禮》也。

殳㠯積竹。

段注以積竹者,用積竹爲之。《漢書》。昌邑王道買積竹杖。文穎曰:合竹作杖也。《竹部》曰:籚,積竹矛𢧢矝也。《木部》曰:欑,積杖杖也。柲,欑也。《考工記》注曰:廬謂矛𢧢柄。竹欑柲。凡戈矛柄皆積竹。而殳無金刃。故專積竹杖之名。《廬人》爲之。

八觚。

段注《考工記》注云:凡矝八觚。此無刃亦八觚也。

長丈二尺。建於兵車。

段注《考工記》曰:《廬人》爲廬器。殳長尋有四尺。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戈崇於軫四尺。人崇於戈四尺。殳崇於人四尺。車𢧢崇於殳四尺。酋矛崇於𢧢四尺。注云:此所謂兵車也。殳𢧢矛皆插車輢。

旅賁㠯先驅。

段注《周禮》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葢亦執殳矣。詩曰: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从又。几聲。

段注市朱切。古音在四部。

凡殳之屬皆从殳。

白话解释

殳,用杸 * 。《周礼》上说,杸用积竹作成,有八棱,长一丈二尺,树立在兵车上,车上的部队拿着它作先锋。字形采用“又”作 边旁,“几”作声旁。所有与殳相关的字,都采用“殳”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和「」構成。,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取其引申義,作「持」解;,是刺擊的兵器。金文之,以手持殳,和甲文之形同意。戰國文字二例,「又」保持原形,則省略杆、鐓,殳首訛變為。篆文承於戰國文字之形。隸定作,略失其形,而楷書作殳,則又貼近篆文之形。以上諸形,都從又、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