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璽的意思解释

玉部19画上下结构U+74BD

玉部

19画

14画

上下结构

GWMY

MBMGI

AOOC

10103

U+74BD

1342523434343411214 横、撇、点、竖、横折钩、竖、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横、横、竖、横、点

𤨐

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见“玺”。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印信、印章。秦以前泛指诸侯、卿大夫、从吏的印章,秦以后则专指帝王的印章。

《韩非子 · 外储说左下》:“愿请玺复以治邺。”《文选 · 张衡 · 西京赋》:“降尊就卑,怀玺藏绂。”

玉玺。

2.姓。如明代有玺书。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印章。秦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章。

国玺、玉玺。

2.姓。

外语翻译


  • imperial signet, royal signet
  • Siegel des Kaisers , kaiserliches Siegel (S)​, Reichssiegel (S)
  • sceau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

廣韻》:斯氏切;《韻會》:想氏切,𡘋音徙。說文》:王者印也。本作壐。玉篇》:天子、諸侯印也。釋名》:璽,徙也 —— 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韻會》:信也。古者尊𤰞共之,秦漢以來唯至尊以爲稱。左傳・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疏】此諸侯大夫印稱璽也。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註】璽節,印章,如今斗撿封矣。蔡邕《獨斷》:皇帝六璽。後漢・輿服志》:璽皆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外有大藍田玉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正字通》:又,舊制,乗輿六璽,唐攺爲寶;唐末亡失,周廣順中,詔作二寶,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皇帝神寶。初太宗刻受命元璽,以白玉爲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武后攺諸璽皆爲寶,中宗卽位復爲璽,開元六年復爲寶,初攺璽書爲寶書,再攺傳國寶爲承天大寶。

又,姓。姓譜》:明有璽書。

又,人名。山海經》: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

又,國名。山海經》:璽㬇在崑崙墟東南,在流沙中。字彙補》:《抱朴子》有璽產國。

考證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玉部 )

《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註〕璽節印章,如今斗撿封矣。

謹照原文撿改檢。

注解

〔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璽〕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爾、玉

〔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ǐ] ⑴ 见“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斯氏切頁碼454頁,第16

壐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𤕨聲。

璽籒文从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宵此反頁碼1067頁,第7行,第3

璽王者印也,所以主土。從土爾聲。

反切………頁碼1068頁,第1行,第1

籒文璽從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斯氏切古音第十五、十六部頁碼2749頁,第3許惟賢1195頁,第4

璽王者之印也。

段注印者,執政所持信也。王者所執則曰璽。按《周禮》貨賄用璽節注云:璽節主以通貨賄。璽節者,今之印章也。《左傳》。季武子璽書追而與公冶。皆非謂王者。葢古者尊卑通偁。至秦漢而後爲至尊之偁。故《始皇本紀》。乃爲璽書賜公子扶蘇。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蔡邕《獨𣃔》曰: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許此語舉漢制也。

㠯主土。

段注以上八字依《玉篇》所引。此說从土之意也。

从土。爾聲。

段注斯氏切。十五十六部。

籒文从玉。

段注葢周人已刻玉爲之。曰籒从玉,則知从土者古文也。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