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
糹部15画左右结构U+7DE0
外语翻译
- tie, join, connect; connection
- établir (une amitié, un traité), coagul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特計切,音弟。《說文》:結不解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合從締交。【註】締,結也。
义又,《小爾雅》:締,閉也。
又,杜奚切,音題。《楚辭・九章》:氣繚轉而自締。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徒二切,音地;丈尒切,音豸 —— 義𡘋同。
注解
〔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締〕字拼音是d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帝。
〔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ì] ⑴ 結合,訂立⑵ 創立⑶ 禁止,約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特計切頁碼第433頁,第19字續丁孫
締
結不解也。从糸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特計切頁碼第1029頁,第3行,第1字述
結不解也。從糸帝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特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587頁,第1字許惟賢第1126頁,第4字
結不解也。
段注解者,判也。下文曰:紐結而可解也。故結而不可解者曰締。
从糸。帝聲。
段注特計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缔,丝绳纠结得无法解开。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帝”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糸、帝聲。從「糸」,表示與繩子有關;「帝」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