厹
厶部4画上下结构U+53B9
外语翻译
- spear; tribe
- aufspießen, durchbohren , zertrampeln
- lance, piétin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巨鳩切,音裘 —— 同「叴」,三隅矛。《詩・秦風》:叴矛鋈錞。
义又,《廣韻》:氣高也。
注解
〔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厶部。
〔厹〕字是多音字,拼音是róu、qi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九、厶。
〔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óu] ⑴ 古同“蹂”。㈡ [qiú] ⑴ 〔~矛〕三棱矛。⑵ 〔~由〕中国春秋时国名,在今山西省阳泉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人九切頁碼第485頁,第1字續丁孫
𠘯
異體禸、厹
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尔疋》曰:「狐貍貛貉醜,其足𨆌,其迹厹。」凡厹之屬皆从厹。
蹂
篆文从足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如紂反頁碼第1129頁,第7行,第1字述
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爾雅》曰:「狐狸貛貉醜,其足𨆌,其跡禸。凡禸之屬,皆從禸。
鍇注臣鍇曰:「厶,其指也。《爾雅》注曰:『禸指頭處。」
反切………頁碼第1130頁,第2行,第1字述
篆文禸從足、柔。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人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953頁,第1字許惟賢第1283頁,第4字
獸足蹂地也。
段注足著地謂之厹。以蹂釋厹,以小篆釋古文也。先古文後小篆者,上部先二之例也。
象形。
段注謂厶。
九聲。
段注人九切。三部。
尒疋曰:
段注小徐作《爾雅》曰:是也。此葢後人所改耳。
狐貍貛貉醜。其足𨆌。其迹厹。
段注《釋獸》文。狐貍貛,今作貍狐貒。郭注。厹,指頭處也。葢渾言之,凡迹皆曰厹。分析言之則各有名。如《爾雅》所說。
凡厹之屬皆从厹。
篆文厹。
段注《爾雅音義》云:古文爲蹂。由不知《說文》之例而改之。
从足。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