刄
外语翻译
- edged tool, cutlery, knife edg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而振切,忍去聲。《說文》: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徐曰】若今刀刃,皆別鑄剛鐵,故从一。《玉篇》:刀刃也。《莊子・養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义又,《韻會》:刀加距爲刃。《字彙》:俗作刄,非。
又,而鄰切,音人。揚子《太𤣥經》:旌旗絓羅太恨民也,兵衰衰不血刃也。
注解
〔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刃〕字拼音是rèn,独体字,可拆字为刀、丶,五行属金。
〔刃〕字造字法是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是刀口,刀锋。
〔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èn] ⑴ 刀的锋利部分⑵ 刀⑶ 用刀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而振切頁碼第136頁,第27字續丁孫
刃
異體刃、刄
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屬皆从刃。
附注王筠釋例:「顧刀之為字,有柄有脊有刃矣。欲別作刃字,不能不從刀,而以、指其處,謂刃在是而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爾吝反頁碼第353頁,第3行,第1字述
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屬,皆從刃。
鍇注臣鍇曰:「若合刀刃,皆別鑄剛鐡也,故從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而振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730頁,第1字許惟賢第324頁,第4字
刀鋻也。
段注鋻各本作堅。今正。《刀部》曰:𠟎,刀劎刃也。《金部》曰:鋻,𠟎也。郭璞《三倉解詁》曰:焠作刀鋻也。
象刀有刃之形。
段注而振切。十三部。
凡刃之屬皆从刃。
白话解释
刃,刀的坚锋。像刀有刃的形状。所有与刃相关的字,都采用“刃”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甲骨文從刀作「」或「
」,在刀上加一曲筆,指示鋒利的刀口。戰國以後,把曲筆改為短橫,寫在刀口上。教育部標準楷書把短橫改作一點,不和撇筆交叉。《說文‧刃部》:「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