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
意思解释
觥
gōng基本解释
①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②大,丰盛。~羊(大羊)。~船。~饭。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角,黄声。俗从光声。本义:中国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后也有用木或铜制的) 同本义。
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我姑酌彼兕觥。
觥爵(盛酒的器皿);觥筹(酒器和酒令筹);觥盏(酒杯);觥盂(酒器)
wine vessel made of horn;
形容词
1.大,丰盛。
觥饭不及壶食。 觥羊之义。
觥羊(大羊);觥饭(丰盛的饭菜);觥责(大加指责)
sumptuous;
2.刚直、壮健的样子。
关中觥觥 郭子横。
upright and outspoken;
3.象声词。
彭觥(象声词。木板、玉石等的撞击声)
越南字释义
觥
◎同“𨒺”。
国语辞典解释
觥
gōng详细解释
名
◎用兕牛角制成的饮酒器物。
《诗经 · 周南 · 卷耳》:“我姑酌兕觥,维以不永伤。”
杯觥交错。
形
◎丰盛。
《国语 · 越语下》:“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三国吴 · 韦昭 · 注:“觥,大也。”
外语翻译
- a cup made of horn obstinate
- coupe à vi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古橫切;《集韻》、《韻會》、《正韻》:姑橫切,𡘋嘓平聲。《說文》本作觵,兕牛角,可以飮者也。其狀觵觵,故謂之觵。【徐曰】觵,曲起之貌。《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傳】角爵也。【疏】《禮圖》云:觥大七升,以兕角爲之。一說刻木爲之,形似兕角,蓋無兕者用木也。《韓詩》云:觥受五升,所以罰不敬。觥,廓也。君子有過,廓然著明也。《周禮・春官・小胥》觵其不敬者。【註】觵,罰爵也。本或作觥。〇【按】《詩詁》曰:兕觥,角爵,言其體。【註】觥,罰爵,解其用。然《詩・卷耳》七月稱兕觥者,皆非所以罰,則是觥爵之大者,或用以罰,非專爲罰也。
义又,大也。揚子《太𤣥經》:觥羊之毅。【註】觥羊,大羊也。
义又,玉鐘聲。韓愈〈記夢〉詩:杖撞玉版聲彭觥。
义又,觥觥,剛直貌。《後漢・郭憲傳》:關東觥觥郭子橫。
又,叶姑黃切,音光。《詩・豳風》: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劉楨〈魯都賦〉:承彝執羃,納觶授觴;引滿輒釂,滴瀝受觥。《音學五書》:古本音光。
注解
〔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角部。
〔觥〕字拼音是g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角、光,五行属火。
〔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角,黄声。俗从光声。本义是中国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后也有用木或铜制的。
〔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ōng] ⑴ 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⑵ 大,丰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橫切頁碼第139頁,第8字續丁孫
觵
兕牛角可以飲者也。从𧢲黃聲。其狀觵觵,故謂之觵。
觥
異體𧣥
俗觵从灮。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惟《周禮》作觵,《毛詩》皆从俗作觥。」王國維《說觥》:「是於飲器中為最大……觥者光也,充也,廓也,皆大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骨庚反頁碼第358頁,第3行,第1字述
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觵觵,故謂之觵。
鍇注臣鍇曰:「觥曲起之皃。」
反切………頁碼第358頁,第4行,第1字述
俗觵從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橫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744頁,第2字許惟賢第331頁,第1字
兕牛角可㠯㱃者也。
段注詩四言兕觵而傳不同。《卷耳》曰兕觵,角爵也。《七月》曰觵所以誓眾也。《桑扈》曰兕觵,罰爵也。《絲衣》箋曰:繹之旅士用兕觵。變於祭也。《周禮・閭胥》注曰:觵撻者,失禮之罰也。小胥曰:觵,罰爵也。《卷耳》無罰義。故袛云角爵。《七月》因鄉飮酒而正齒位。故云誓。誓者示以失禮則受罰也。葢觵之用於罰多。而非專用以罰。故《卷耳》、《絲衣》竝用兕觥。此許不言罰爵,而言可以飮之意也。《異義》。《韓詩》說觥亦五升。所以罰不敬。觥,廓也。箸明之貌。君子有過廓然箸明。《毛詩》說觥大七升。許愼謹案。觥罰有過。一飮而盡。七升爲過多。許意當同《韓詩》說大五升也。五升亦恐非一飮能盡。故於《說文》不言升數。
从角。
段注據許是以兕角爲之。《詩正義》引禮圖。先師云刻木爲之。非許意。又按凡觵觶觴觚字皆從角。許不言其義。《考工記》飮器爲於《梓人》。《梓人》者攻木之工也。飮器惟觵多連兕言。許云兕牛角可以飮。其他不以角爲而字從角者,葢上古食鳥獸之肉。取其角以飮。飮之始也。故四升曰角。猶仍角名。而觚觶字從角與。
黃聲。
段注古橫切。古音如光。在十部。
其狀觵觵。故謂之觵。
段注觵觵,壯皃。猶僙僙也。《後漢書》曰:關東觥觥郭子橫。
俗觵从光。
段注今《毛詩》從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