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
意思解释
棰箠
chuí基本解释
①短木棍:“一尺之~,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②用棍子打,杖刑:“笞~暴国,齐一天下”。
③鞭子,鞭打:“士以马~击亭长”。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垂声。本义:短木棍。
2.同本义。
一尺之棰。 身体痛,则谓鬼持棰杖殴击。
棰革(杖鞭);棰楚(杖刑)
short club; rod;
3.鞭子,马鞭。
季氏负箠谢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 手苦于箠辔。
棰策(鞭子);棰楚(鞭杖之类刑具)
whip;
动词
1.同“捶”。敲打。
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棰杖(用杖责打);棰顿(捶敲)
flog with a club;
2.鞭笞 。
棰殴(鞭打);棰拊(鞭策);棰笞(鞭责)
whip;
国语辞典解释
棰箠
chuí详细解释
名
◎短的木杖、棍棒。
《庄子 · 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动
◎用木杖捶打。《周礼 · 天官 · 腊人》“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句下汉 · 郑玄 · 注:“棰之而施姜桂。”
两岸词典解释
棰箠
chuí详细解释
1.《书》短的木杖;木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2.《书》鞭子。
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汉‧贾谊《过秦论》)。
3.《书》用木杖、木棍捶打;用鞭子鞭打。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孔子家语‧卷四‧六本》)。
外语翻译
- Knüttel (S), peitschen (V), prügeln (V), schlagen (V)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集韻》、《正韻》𡘋主蕊切,追上聲。《說文》:以杖擊也。《周禮・天官・脯腊》〔註〕:薄腊曰脯,棰之而施薑桂曰鍛。《前漢・路溫舒傳》:棰楚之下,何求不得。
又,《集韻》:都果切,音朶 —— 木叢生貌。
注解
〔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棰〕字拼音是ch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垂,五行属木。
〔棰〕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垂声。本义是短木棍。
〔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uí] ⑴ 短木棍:“一尺之~,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⑵ 用棍子打,杖刑:“笞~暴国,齐一天下”。⑶ 鞭子,鞭打:“士以马~击亭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之壘切頁碼第145頁,第6字續丁孫
𥴓
異體箠
擊馬也。从竹𡍮聲。
附注按:段玉裁注本作「所㠯擊馬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職累反頁碼第371頁,第3行,第1字述
撃馬也。從竹垂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之壘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781頁,第4字許惟賢第348頁,第7字
所㠯擊馬也。
段注所㠯二字今補。假借爲杖人之稱。《漢書》定箠令是也。《周禮》假垂爲箠。垂氏掌共燋契是也。
从竹。垂聲。
段注之壘切。按壘當作累。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