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箠的意思解释

⺮部14画上下结构U+7BA0

⺮部

14画

8画

上下结构

TTGF

HHJM

MMEB

88105

U+7BA0

31431431212211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chuí

基本解释

同“棰”。

国语辞典解释


chuí

详细解释

1.马鞭。

《玉篇 · 竹部》:“箠,击马箠也。”汉 · 桓宽《盐铁论 · 诏圣》:“今之治民者,若御拙马,行则顿之,止则击之,身创于箠,吻伤于衔。”

2.参见“箠楚”条。

鞭打。

宋 · 罗大经《鹤林玉露 · 卷三》:“众僧打坐者数百人,或拈竹篦痛箠之,或袖中出饼果置其前。”

两岸词典解释


chuí

详细解释

1.《书》马鞭。

身创于箠,吻伤于衔(汉‧桓宽《盐铁论‧诏圣》)。

2.《书》鞭打。

众僧打坐者数百人,或拈竹篦痛箠之,或袖中出饼果置其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

外语翻译


  • horse whip; flog
  • fouet, cravache, fouetter, flagell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

集韻》:是爲切,音垂 —— 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又,《廣韻》:竹垂切;《集韻》:株垂切;又中葵切,𡘋音追 —— 竹節也。

又,《廣韻》:之累切;《集韻》、《韻會》:主蘂切,𡘋音捶 —— 擊馬策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杖馬箠,下趙數十城。

又,《集韻》:是棰切,音箠 —— 義同。

又,笞𠛬也。前漢・𠛬法志》:景帝中六年定箠令,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

注解

〔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箠〕字拼音是chu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垂

〔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uí] ⑴ 同“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之壘切頁碼145頁,第6

𥴓

異體

𥴓擊馬也。从竹𡍮聲。

附注按:段玉裁注本作「所㠯擊馬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職累反頁碼371頁,第3行,第1

𥴓撃馬也。從竹垂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之壘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781頁,第4許惟賢348頁,第7

𥴓所㠯擊馬也。

段注所㠯二字今補。假借爲杖人之稱。《漢書》定箠令是也。《周禮》假垂爲箠。垂氏掌共燋契是也。

从竹。垂聲。

段注之壘切。按壘當作累。古音在十七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