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
⺮部16画上下结构U+7BE6
意思解释
篦
bì基本解释
①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称“篦子”。
②以篦子梳。~头。
详细解释
名词
◎齿密的梳头工具。
发短不胜篦。
篦箕(篦梳);篦梳(栉发用具);篦头铺(理发店);篦头待诏(梳头师傅)
fine-toothed comb;
动词
◎用篦子梳发。
贼如梳,军如篦。
篦头
comb with fine-toothed comb;
国语辞典解释
篦
bì详细解释
名
◎用竹片、牛骨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齿梳子,用以除去发垢,或插在头上当发饰。
唐 ·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唐 · 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外语翻译
- fine-toothed comb; comb hair
- peigne fi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𡘋音蓖 —— 釵篦。又,竹器。
义又,《說文》:導也。今俗謂之篦。《廣韻》:眉篦。
又,《集韻》:頻脂切 —— 同「笓」,取鰕具也。
注解
〔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篦〕字拼音是b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𣬉,五行属木。
〔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称“篦子”。⑵ 以篦子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邊兮切頁碼第146頁,第21字續丁孫
篦
導也。今俗謂之篦。从竹𣬉聲。
附注鄭珍新附考:「《眾經音義》凡四引《小學篇》云:篦,㕞也。今眉篦、插頭篦皆作此。《小學篇》,王羲之撰,是漢後字。大徐以為俗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