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鏡的意思解释

金部19画左右结构U+93E1

金部

19画

11画

左右结构

QUJQ

CYTU

PSKR

80112

U+93E1

3411243141431251135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jìng

基本解释

见“镜”。

国语辞典解释


jìng

详细解释

1.用来反映物体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铁等金属磨光制成,近代则用玻璃在背面涂水银制成。

南朝梁 · 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铜镜、宝镜。

2.利用光学原理制成可矫正视力或做光学实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望远镜、眼镜、显微镜。

3.可供参考或警惕的事情。

借镜。

4.姓。如汉代有镜敛。

1.映照。

《墨子 · 非攻中》:“镜于水,见面之容。”唐 · 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省察。

《淮南子 · 齐俗》:“抱大圣之心,以镜万物之情。”《南史 · 卷二〇 · 谢弘微传》:“以易限之鉴,镜难源之情。”

3.鉴诫。

《史记 · 卷一八 · 高祖功臣侯年表》:“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汉书 · 卷八五 · 谷永传》:“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

明净。

隋 · 炀帝《赐书召释慧觉》:“其义端雄辩,独演畅于稽阴,谈柄微言,偏引汲于镜水。”唐 · 杜牧《长安秋望》诗:“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两岸词典解释


jìng

详细解释

1.镜子,用来映照形象的日用品。

铜镜、穿衣镜、哈哈镜。

2.泛指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用以改善视力、录影照相,或进行科学实验的器件。

眼镜、显微镜、放大镜。

3.姓。

外语翻译


  • mirror; lens; glass; glasses
  • Linse (S, Tech)​, optisches Glas (S)​, Spiegel (S)
  • miroir, verre, lunette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又,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又,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又,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又,《韻補》叶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岳匠;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注解

〔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鏡〕字拼音是jì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竟

〔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ìng] ⑴ 见“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居慶切頁碼464頁,第29

鏡景也。从金竟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居竞反頁碼1088頁,第5行,第2

鏡景也。從金竟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居慶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811頁,第3許惟賢1222頁,第12

鏡景也。

段注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鏡。此以曡韵爲訓也。鏡亦曰鑒。雙聲字也。

从金。竟聲。

段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

白话解释

镜,观照身影的精制铜器。字形采用“金”作边旁,“竟”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皆為從金、竟聲。「金」為金粒,作為形符,表示義與金屬有關;「竟」為樂曲終止,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大陸通行規範字作「镜」。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