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腫的意思解释

月部13画左右结构U+816B

月部

13画

9画

左右结构

ETGF

BHJG

QMKB

72215

U+816B

3511312511211 撇、横折钩、横、横、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横

的笔顺

意思解释


zhǒng

基本解释

见“肿”。

国语辞典解释


zhǒng

详细解释

毒疮、痈疽。

《后汉书 · 卷五五 · 章帝八王传 · 济北惠王寿传》:“头不枇沐,体生疮肿。”

1.皮肉浮胀。

皮肤红肿、他的眼睛肿得很厉害。

2.粗大、肥胖。

身材臃肿。

两岸词典解释


zhǒng

详细解释

表皮、肌肉或黏膜因炎症、内出血、代谢障碍或肿瘤等而凸起或胀大。

外语翻译


  • swell; swollen; swelling
  • geschwollen (V)
  • enfler, gonfl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𡘋音種。說文》:癰也。廣韻》:疾也。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註】腫瘍,㿈而上生創者。爾雅・釋訓》:腫足爲尰。【疏】膝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爲。

又,膚肉浮滿也。史記・倉公傳》:後五日當𦡈腫。前漢・五行志》: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後漢・梁皇后紀》:從閒以來,加以浮腫。

又,《釋名》: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

又,《增韻》:脹也。管子・輕重篇》:無鹽則腫。

又,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旁不腫。【註】瘣也。

注解

〔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腫〕字拼音是zh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重

〔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ǒng] ⑴ 见“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之隴切頁碼131頁,第19

腫癰也。从𠕎𡍺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之勇反頁碼339頁,第6行,第1

腫癰也。從肉重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之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685頁,第3許惟賢305頁,第10

腫癰也。

段注𤕫部》曰:癰,腫也。《瘍醫》注曰:腫瘍癰而上生創者。按凡膨脹粗大者謂之雍腫。《生民・毛傳》。種,雍腫也。《莊子》說木盤癭曰雍腫。雍俗作擁。

从肉。重聲。

段注之隴切。九部。

白话解释

肿,臃肿。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肉、重聲。從「肉」,表示與動物身體有關;「重」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