聏
耳部12画左右结构U+804F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集韻》:女六切,音朒 —— 慙也。本作忸,或作。
又,《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𡘋音餌 —— 和也。《莊子・天下篇》:以聏合驩。【音義】和萬物也。
又,《廣韻》、《正韻》:如支切;《韻會》:人之切,𡘋音兒 —— 義同。
注解
〔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耳部。
〔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ér、nǜ,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而。
〔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ér] ⑴ 调和。⑵ 毛多。㈡ [nǜ] ⑴ 古同“恧”,羞愧。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女六切頁碼第357頁,第33字續丁孫
恧
慙也。从心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而叔反頁碼第868頁,第1行,第3字述
慙也。從心而聲。
鍇注臣鍇曰:「心挫衄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女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58頁,第1字許惟賢第900頁,第5字
慙也。从心。而聲。
段注女六切。古音在一部。音轉入三部。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