𠭯
又部13画左右结构U+20B6F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集韻》:莊加切,音查。《說文》:取也。或从手作摣。
注解
〔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又部。
〔𠭯〕字拼音是zh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虘、又。
〔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ā] ⑴ 从高处用手向下面取物。《説文•又部》:“𠭯,又卑也。”⑵ 伸开大指、中指或食指以量长度。清王筠《説文句讀•又部》:“吾鄉叉大指中指以量物長短謂之𠭯,似即此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側加切頁碼第89頁,第19字續丁孫
𠭯
叉取也。从又虘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側巴反頁碼第245頁,第3行,第1字述
叉取也。從又虘聲。
鍇注臣鍇按:任昉《彈𭄘整文》曰:「舉手查范臂。」當作此𠭯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側加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59頁,第7字許惟賢第207頁,第3字
叉卑也。
段注各本作又取。今依《類篇》作叉,宋本作卑正。叉卑者,用手自高取下也。今俗語讀如渣。若《手部》云簎者,以𨦵物刺而取之也。《方言》。抯摣取也。南楚之閒凡取物溝泥中謂之抯。或謂之摣。亦此字引伸之義。
从又。虘聲。
段注側加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