畺
意思解释
外语翻译
- boundary, bord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正韻》𡘋居良切,音𧅁。《說文》: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博雅》:畺,竟也。《周禮・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畺地。【註】畺五百里,王畿界也。〈周語〉:畺有寓望。【註】畺,境也。
又,《集韻》:丘亮切,音唴 —— 死不朽也。或从弓
注解
〔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āng、jiàng,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三、畕。
〔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ng] ⑴ 同“疆”。《玉篇•畕部》;“畺,《説文》曰‘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亦作疆。”《廣韻•陽韻》:“畺,《説文》界也。”㈡ [jiàng] ⑴ 死不朽。《集韻•漾韻》:“畺,死不朽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良切頁碼第459頁,第2字續丁孫
畺
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
疆
畺或从彊、土。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从弓,从畕……此古者以弓紀步之證。」「从畕象二畕相比,界畫之誼已明,知畕與畺為一字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九商反頁碼第1078頁,第7行,第1字述
界也。從畕,三其界畫。
鍇注臣鍇曰:「今《周禮》畺字如此,指事。」
反切………頁碼第1078頁,第7行,第2字述
畺或從土彊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789頁,第3字許惟賢第1212頁,第3字
界也。
段注《七月》。萬壽無疆。傳曰:疆,竟也。《田部》曰:界,竟也。然則畺界義同。竟境正俗字。《信南山》。我疆我理。傳曰: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緜曰:乃疆乃理。《江漢》曰:于疆于理。其義皆同。經界出於人爲。《地理》必因地阞。二者必相因而至。不知地阞則水不行。
从畕。三其介畫也。
段注介各本作界。今正。介,畫也。畫,介也。二字義同。居良切。十部。
畺或从土。彊聲。
段注今則疆行而畺廢矣。惟《周禮》有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