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韅的意思解释

革部23画左右结构U+97C5

革部

23画

14画

左右结构

AFJO

TJAVF

EEZU

46533

U+97C5

12212511225115545544444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

𩎍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驾车时套在牲口腹部(一说背部)的皮带。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绕在马腹下,用来缚系马鞍的皮带。

《史记 · 卷二四 · 礼书》:“寝兕持虎,鲛韅弥龙,所以养威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韅者,当马腋之革。”唐 · 司马贞 · 索隐:“韅,马腹带也。”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书》系在马腹下,用来缚住马鞍的皮带。

外语翻译


  • harnes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呼典切,音顯。廣韻》:在背曰韅。集韻》:著掖鞥也。釋名》:韅,經也,橫經其腹下也。荀子・禮論篇》: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註】馬服之革,蓋象蛟形。徐廣曰:以蛟魚皮爲之。

又,《集韻》、《韻會𡘋馨甸切,音灦 —— 義同。左傳・僖二十八年》: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註】在背曰韅,在腹曰鞅。韅許見反,又去見反。

又,《集韻》、《類篇𡘋輕甸切,音俔 —— 義同。玉篇》同「𩎌」。

集韻》或作𩎍

注解

〔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韅〕字拼音是x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㬎

〔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ǎn] ⑴ 驾车时套在牲口腹部(一说背部)的皮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呼典切頁碼84頁,第27

𩎍

異體𩎌、韅

𩎍著掖鞥也。从革顯聲。

附注《集韻・銑韻》:「韅,𩎍或从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䦧峴反頁碼233頁,第6行,第1

𩎍著腋鞥也。從革顯聲。

鍇注臣鍇按:𭄘熙《釋名》:「𩎍,經也。」經其腹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呼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34頁,第4許惟賢196頁,第3

𩎍箸亦鞥也。

段注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於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

从革。顯聲。

段注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爲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