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意思解释
女
nǚ基本解释
①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 shào )~。
②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③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2.同本义。
女,妇人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男女衣著。 男女无别。 如倩女之靧。 男女奔窜。
女陪堂(女帮闲);女先儿(女先生);女红(泛指妇女干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女冠(女道士);女兄(姐姐);女伯(称父亲的姐姐);女嬖(受君主宠爱的女人);女隶(女官。被没入宫中为奴的女子);女中丈夫(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woman;
3.引申指女儿。
请句践女女于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何氏之女。 女婉贞。 不闻爷娘唤女声。
daughter;
4.又。
唯闻女叹息。
5.又。
问女何所思。
子女。
6.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name of one of the 28 constellations;
动词
1.以女嫁人(此义又读 nǜ)。
宋雍氏女于 郑庄公。
marry off a daughter;
2.像姑娘。
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
look as if a girl; resemble a girl;
3.当女奴。
请勾践女女于王。
become a female slave;
形容词
1.柔弱。
猗彼女桑。
delicate; weak;
2.雌性的。
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 山东河北人谓牡猫为女猫。
female;
代词
◎假借为“汝”。你三岁贯女。——《诗·魏风·硕鼠》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you;
越南字释义
女
◎同“𢙲”。
国语辞典解释
女
nǚ详细解释
名
1.女子,与“男”相对。
《诗经 · 周南 · 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晋书 · 卷九七 · 四夷传 · 南蛮传》:“贵女贱男,同姓为婚。”
才女、男女平等。
2.女儿。
唐 · 杜甫《兵车行》:“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儿育女。
3.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四颗星。
《晋书 · 卷一二 · 天文志中》:“怀帝永嘉六年七月,荧惑、岁星、太白聚牛、女之间。”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女性的、雌性的。
《太平广记 · 卷三八五 · 崔绍》:“畜一女猫,常往来绍家捕鼠。”
女道士。
2.幼小、柔弱。
《诗经 · 豳风 · 七月》:“猗彼女桑。”
两岸词典解释
女
nǚ详细解释
1.女性(与“男”相对)。
才女、淑女、女中豪杰、男女平等。
2.女性的。
女校、女权、女强人。
3.女儿。
生儿育女、她是家中的次女。
4.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参见【二十八星宿】。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外语翻译
- woman, girl; feminine; rad. 38
- Frau, weiblich (S), Radikal Nr. 38 = Frau, weiblich, Tochter (S), Ru (Eig, Fam)
- femme, dame, fille, fémini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𠨰
《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𡘋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义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义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𡘋見《星經》。
义又,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义又,𤣥女,九天妃也。黃帝與蚩尤戰,不勝,歸太山,遇一婦人曰:吾所謂𤣥女者。見《𤣥女戰法》。
义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义又,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义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义又,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又,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又,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义又,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义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义又,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又,《集韻》、《韻會》𡘋忍與切 —— 同「汝」,對我之稱。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尼據切,茹去聲 —— 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注解
〔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女部。
〔女〕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ǚ、rǔ,独体字,五行属火。
〔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是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ǚ] ⑴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⑵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⑶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㈡ [rǔ] ⑴ 古同“汝”,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尼呂切頁碼第411頁,第1字續丁孫
女
異體𠨰
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从女。
附注《說文新證》:「象女子跪坐斂手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尼舉反頁碼第983頁,第6行,第1字述
婦人也。象形。凡女之屬,皆從女。王育說。
鍇注臣鍇曰:「通論詳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尼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445頁,第1字許惟賢第1064頁,第1字
婦人也。
段注男,丈夫也。女,婦人也。立文相對。《喪服經》每以丈夫婦人連文。渾言之女亦婦人。析言之適人乃言婦人也。《左傳》曰: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女待人。婦義事也。此可以知女道婦道之有不同者矣。言女子者對男子而言。子皆美偁也。曰女子子者,系父母而言也。《集韵》曰:吳人謂女爲娪。牛居切。靑州呼女曰娪。五故切。楚人謂女曰女。奴解切。皆方語也。
象形。王育說。
段注不得其居六書何等,而惟王育說是象形也。葢象其揜斂自守之狀。尼呂切。五部。小徐王育說三字在从女下。
凡女之屬皆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