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
意思解释
卉
huì基本解释
①草的总称。奇花异~。
②花。奇~怪草。
③姓氏。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小篆字从三“屮”( chè ),草木初生。本义:草的总称。
2.同本义。
卉,草之总名也。 卉木萋萋。 百卉具腓。 鸟夷卉服。
卉木(草木);卉犬(用草扎成的狗);卉物(草木物产)
various kinds of grass;
3.泛指草木。
桑末寄失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plants;
4.指花。
奇卉怪草。
flower;
形容词
1.粗,粗陋 。
卉布(粗布,土布);卉裘(粗陋的皮衣)
coarse;
2.众。
卉,众也。
plentiful;
外语翻译
- general term for plants; myriads
- Anlagen (S)
- plantes herbacée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篇海》:許偉切,音虺 —— 衆也。百艸總名。《正字通》:俗𠦄字。
注解
〔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十部。
〔卉〕字拼音是hu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十、廾,五行属木。
〔卉〕字造字法是会意。小篆字从三“屮”( chè ),草木初生。本义是草的总称。
〔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ì] ⑴ 草的总称⑵ 花⑶ 姓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許偉切頁碼第29頁,第26字續丁孫
芔
異體卉、卉
艸之緫名也。从艸、屮。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按:三屮亦眾多意。」按:後作「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許鬼反頁碼第104頁,第2行,第2字述
艸之總名也。從艸、屮。
鍇注臣鍇曰:「此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許偉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6頁,第7字許惟賢第77頁,第6字
艸之緫名也。
段注《方言》曰:卉,艸也。東越楊州之閒曰卉。
从艸屮。
段注三屮卽三艸也。會意。許偉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卉,草的总称。字形采用“艸、屮”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皆從三屮,屮為初生的草木,「從三屮」以表示百草聚集。楷書形變為「卉」。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