芔
外语翻译
- a general term for plants
- (English: a general term for plants)
- (terme général pour les plante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玉篇》:許偉切;《正韻》:虎委切,𡘋音燬。《說文》:草之總名也。揚子《方言》:芔,草也,東越揚州之閒曰芔。
又,《廣韻》:許貴切;《玉篇》:許胃切,𡘋音諱。《𥠇天子傳》:流涕芔隕。《史記・司馬相如傳》:芔然興道而遷義。【註】芔,猶勃也。
义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芔歙。【註】林木鼓動之聲。
郭忠恕《佩觿》:三十之卉爲百芔,非。卉,音先合反,芔,音許貴反,二字音義迥別,不應假借。〇【按】《唐韻》、《集韻》等書,芔俱通卉,蓋芔之爲卉,文由隷變,非近代沿寫之訛。《正字通》云:《爾雅》諸經,凡芔皆作卉,非自今始,兹說甚正。郭氏泥古,不可據也。
注解
〔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ì、hū,品字结构,可拆字为屮、艸。
〔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ì] ⑴ 古同“卉”。㈡ [hū] ⑴ 迅疾。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許偉切頁碼第29頁,第26字續丁孫
芔
異體卉、卉
艸之緫名也。从艸、屮。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按:三屮亦眾多意。」按:後作「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許鬼反頁碼第104頁,第2行,第2字述
艸之總名也。從艸、屮。
鍇注臣鍇曰:「此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許偉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6頁,第7字許惟賢第77頁,第6字
艸之緫名也。
段注《方言》曰:卉,艸也。東越楊州之閒曰卉。
从艸屮。
段注三屮卽三艸也。會意。許偉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卉,草的总称。字形采用“艸、屮”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皆從三屮,屮為初生的草木,「從三屮」以表示百草聚集。楷書形變為「卉」。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