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
意思解释
飨饗
xiǎng基本解释
①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会。~宴。~客。
②祭祀。
③同“享”。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乡人相聚宴饮。
2.同本义。
飨,乡人饮酒也。 飨,歆飨。 尚蚃。 将弗克飨为人而已。 君其飨之。 先祭而后飨。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feast;
3.设盛宴待宾客。
钟鼓既没,一朝飨之。 及飨日,帷诸门左。 夫人姜氏飨 齐侯。 飨礼九献。 壹食再飨。 而后飨冠者。
飨客;以飨群臣;飨日(宴请之日);飨赐(宴请宾客);飨会(宴会)
provide dinner for; entertain;
4.祭献。
[曹丕]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 沛国谯县,大飨先茔。
飨牢(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飨坟(用酒食祭扫坟茔)
sacrifice;
5.犒赏,赏赐 。
飨祚(赐福。特指给予帝位)
grant;
6.用酒食慰劳。
旦日飨士卒。
飨士(以酒饭款待兵士)
offer food and drink;
7.享受。通“享”。
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 王飨礼,命之宥。 飨德怀恩。
飨国(国君在位期间。同享国);飨福(享受福祉。即享福);以飨读者;飨国(享国);飨年(统治国家的年数)
enjoy;
8.接受酒食。
神飨而民听。 飨,受食亦曰飨。
receive entertainment;
外语翻译
- host banquet; banquet
- offrir, régal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許兩切,音享。《玉篇》:設盛禮以飯賔也。《說文》:鄕人飮酒也。《詩・小雅》:一朝饗之。【箋】大飮賔曰饗。《周禮・秋官・掌客》:三饗、三食、三燕。又,《禮・郊特牲》:大饗尚腶修而已矣。【註】此大饗之諸侯也。又,《儀禮・士昏禮》: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註】以酒食勞人曰饗。又,《公羊傳・莊四年》:夫人姜氏饗齊侯于祝丘。【註】牛酒曰犒,加羹飯曰饗。
义又,祭名。《禮・禮器》:大饗其王事歟。【註】祫祭也。
义又,《書・顧命》:王三祭,上宗曰饗。【註】宗伯曰饗者,傳神命以饗吿也。《詩・周頌》:伊嘏文王,既右饗之。【箋】文王既右而饗之,言受而福之。
义又,通作享。《左傳・成十二年》:享以訓恭儉,宴以示慈惠。【註】享,同饗;宴,同「燕」。
义又,與響通。《前漢・禮樂志》:五音六律,依饗㊟〔依韋饗昭〕。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虛良切,音香。《集韻》:祭而神歆之也。《前漢・郊祀歌》:闢流離,抑不祥;賔百寮,山河饗。【註】師古曰:合韻音鄕。又,〈安世房中歌〉:嘉薦芳矣,吿靈饗矣;吿靈既饗,德音孔臧。
又,叶荒降切 —— 與向通。黃香〈九宮賦〉:狼弧彀弓而外饗。【註】饗,宜讀作嚮。
考證
《禮・郊特牲》大饗尚腶修而已矣。〔註〕此大饗之諸侯也。
謹照原文修改脩之。諸侯改饗諸侯。
《儀禮・士昏禮》舅始共饗婦,以一獻之禮。
謹照原文舅始改舅姑。
《前漢・禮樂志》五音六律,依饗。
謹按郊祀歌本作五音六律依韋饗昭。今照原文依下增韋字,饗下增昭字。
注解
〔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饗〕字拼音是xiǎ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鄉、食。
〔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ǎng] ⑴ 见“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許兩切頁碼第164頁,第26字續丁孫
饗
鄉人飲酒也。从𠊊从𨞰,𨞰亦聲。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皆象饗食時賓主相饗嚮之狀,即饗字也。古公卿之卿,鄉黨之鄉,饗食之饗,皆為一字,後世析而為三。……饗入《食部》,而初形初誼不可見矣。」按:甲骨文、金文為會意字。小篆又另增食為意符。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忻岡反頁碼第411頁,第3行,第3字述
鄉人飲酒也。從鄉,從食,鄉亦聲。
鍇注臣鍇曰:「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許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880頁,第5字許惟賢第391頁,第1字
鄉人㱃酒也。
段注《豳風》。朋酒斯饗。曰殺羔羊。傳曰:饗,鄉人飮酒也。其牲,鄉人以狗。大夫加以羔羊。此傳各本譌奪。依《正義》攷定如是。許君所本也。饗字之本義也。孔沖遠曰:鄉人飮酒而謂之饗者。鄉飮酒禮尊事重故以饗言之。此不知亯燕之亯正作亯。亯,獻也。《左傳》作亯爲正字。《周禮》、《禮記》作饗爲同音假借字。猶之《左傳》作宴爲正字。宴,安也。《禮經》、《周禮》作燕爲同音假借字也。沖遠證之以用樂或上取。其說迂曲矣。至若《毛詩》云我將我亯。下文云旣右饗之。云以亯以祀。下文云神保是饗。云亯以騂犧。下文云是饗是宜。《毛詩》之例。凡獻於上曰亯。凡食其獻曰饗。《左傳》用字正同。凡《左氏》亯燕字皆作亯。惟用人其誰饗之,字作饗。
从鄉。从食。
段注鄉食會意。
鄉亦聲。
段注許㒳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