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撅的意思解释

扌部15画左右结构U+6485

扌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RDUW

QMTO

DGZR

51082

2313

3079

U+6485

121134315233534 横、竖钩、提、横、撇、点、撇、横、竖折/竖弯、横、撇、撇、横撇/横钩、撇、捺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juē

基本解释

翘起。~嘴。~尾巴。小辫~着。

折断。把竹竿~折( shé )了。

详细解释

动词

1.用手把东西拨在一起。

,以手有所杷也。 《说文》

poke together; move with a stick together;

2.拔起。

不涉不 《礼记 · 内则》草木根荄浅,未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必先矣。 《韩诗外传》

pull out;

3.翘起,向上翘起 。

撅丁(旧时妓院中的男帮工);撅着小嘴;撅着尾巴。

stick up; turn upward;

4.断裂,折断 。

撅笔(折毛之笔,秃筆);撅树枝。

snap; break sth. long and narrow;

5.击,击败 。

撅皇城,挝怨鼓(到皇城去击鼓鸣冤。犹言告御状);撅撒(败露)

strike; defeat;

形容词

倔强,彆拗 。

撅巴(硬)

stubborn; unbending;

jué

基本解释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

古同“掘”,挖掘。

国语辞典解释


juē

详细解释

1.翘起。

《儿女英雄传 · 第四十回》:“忽见一个喜鹊飞了来,落在房簷上,对著她撅著尾巴。”

撅嘴。

2.折断。

他撅了一根树枝。

3.击、攻击。

《新唐书 · 卷一〇五 · 褚遂良传》:“昔侯君集、李靖皆庸人尔,犹能撅高昌,缨突厥。”

4.挖掘。

汉 · 王充《论衡 · 效力》:“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锸所以能撅地者,跖蹈之也。”元 · 李文蔚《燕青博鱼 · 第三折》:“蜡打的锹儿怎撅就的坑。”

倔强。

《儿女英雄传 · 第四回》:“有那个撅老头子,这些闲杂人也到不了跟前。”

两岸词典解释


juē

详细解释

1.翘起。

撅嘴、撅著尾巴。

2.《口》折断。

他把铅笔撅成两段。

3.《口》使人感到为难。

别老撅人。

外语翻译


  • protrude; snap, break; dig
  • aufhören, abbrechen (V)​, herausragen, herausstehen (V)​, aufheben
  • rompre, briser, creus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

唐韻》、《集韻𡘋居月切,音蕨。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其月切 —— 與掘同。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杜牧〈註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採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𡘋姑衞切,音劌 —— 揭衣也。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 —— 撥也。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

亦作𢴺。互見掘字註。

注解

〔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uē、ju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厥,五行属

〔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uē] ⑴ 翘起⑵ 折断 [jué] ⑴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⑵ 古同“掘”,挖掘。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居月切頁碼408頁,第3

異體𢴺

撅从手有所把也。从手厥聲。

附注徐鍇繫傳作「以手有所把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俱越反頁碼978頁,第7行,第3

撅以手有所把也。從手厥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居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438頁,第1許惟賢1060頁,第5

撅㠯手有所杷也。

段注以各本誤从。杷各本誤把。今正。杷本訓收麥器。引申之用手捊聚亦曰杷。《通俗文》曰:手杷曰掊。手把曰攫。此杷與把之別也。《內則》。不涉不撅。撅,揭衣也。撅之義與掘不同。韵書淆之。非也。

从手。厥聲。

段注居月切。十五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