𨐋
意思解释
基本释义
𨐋
◎同“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去虔切;《集韻》、《韻會》:丘虔切;《正韻》:苦堅切,𡘋音愆。《說文》:䇂,辠也。讀若愆。〇【按】《玉篇》本作䇂。註詳立部一畫。
《正字通》:《字彙》音愆,辠也,引《說文》从干、从二。二,古文上。又云:此字與辛相似,但以畫之長短辯耳。按,《說文》訓辭未詳,據篆形推之,辛七畫與𨐌八畫,多寡不似,非以上下畫短長分也。趙古則曰:从干犯上,是其辠也。會意。今用愆,籀作諐,俗作𠍴,非此合愆、諐與𨐋爲一也。魏校曰:从干、从上,有犯於上,未麗於法,𨐋、愆音同,義小異。愆,踰禮也;𨐋,犯法也。此分𨐋與愆爲二也。《說文》愆,過也;䇂,辠也 —— 讀若愆。魏氏與《說文》同,然考經史𡘋作愆。《正韻》十一先,收愆、諐闕𨐋,𨐋與愆音義通,趙說近是。
注解
〔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辛部。
〔𨐋〕字拼音是q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亠、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去虔切頁碼第78頁,第7字續丁孫
䇂
異體䇂
辠也。从干、𠄞。𠄞,古文上字。凡䇂之屬皆从䇂。讀若愆。張林說。
附注段玉裁注:「會意。干上是犯法也。」按:甲骨文為象形表意字。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鐮刀類的工具,也就是『乂』的初文。䇂也可以作為刑具用,所以从䇂(䇂)的字多半和罪刑有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豈虔反頁碼第218頁,第2行,第1字述
辠也。從、𠄞。𠄞,古文上字。凡䇂之屬,皆從䇂。讀若愆,張林說。
鍇注臣鍇曰:「者不以其道干也,故爲䇂。」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去虔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08頁,第1字許惟賢第184頁,第3字
辠也。
段注辠,犯法也。
从干𠄞。
段注會意。
𠄞古文上字。
段注干上是犯法也。
凡䇂之屬皆从䇂。讀若愆。
段注去虔切。十四部。《廣韵》曰:䇂古文愆。
張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