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辨的意思解释

辛部16画左中右结构U+8FA8

辛部

16画

9画

左中右结构

形声字

UYTU

YJILJ

SEUS

00441

6587

1770

U+8FA8

4143113434143112 点、横、点、撇、横、横、撇、点、撇、点、横、点、撇、横、横、竖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分别,分析,明察。~别。~认。~析。~正。~识。明~是非。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刀,辡( biǎn )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2.同本义。

,判也。 《说文》,别也。 《小尔雅》方正位。 《周礼 · 天官》是与非。 《易 · 系辞下》白黑美恶,耳音声清浊。 《荀子 · 荣辱》牛马。 《庄子 · 秋水》男女姓。 《左传 · 昭公元年》双兔傍地走,安能我是雄雌。 《乐府诗集 · 木兰诗》

明辨是非;辨白(分辨清楚);辨色(辨别物色)

discriminate; distinguish;

3.通“辩”。口头上争论。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 《商君书 · 更法》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君子贱之。 《荀子 · 解蔽》分争讼,非礼不决。 《礼记 · 曲礼上》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 宋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辨士(善辩的说客);辨给(口才敏捷,能言善辨);辨驳(根据事理加以反驳)

argue;

4.通“班”。颁布。

吏以文法教训告,勿笞辱。 《汉书 · 高帝纪下》社诸侯,出门见之,著以为戒。 《汉书 · 王莽传上》

辨告(古代官吏将所订法律颁布告知民众)

promulgate;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分别、判别。

《荀子 · 荣 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唐 · 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辨别、分辨、明辨是非、雌雄莫辨。

2.争论是非曲直。

《战国策 · 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晋 · 陶渊明《饮酒诗》二〇首之五:“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体名。如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也作“辯”。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分辨;识别。

明辨是非、辨清、辨明、辨认。

2.《书》辩解;辩论。通“辯”。

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之五)。

3.姓。

外语翻译


  • distinguish, discriminate
  • unterscheiden, wahrnehmen (V)
  • distinguer, discern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辛部 )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𡘋音辯。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乾卦》:問以辨之。禮・學記》:離經辨志。【註】辨謂考問得其定也。周禮・天官》: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註】辨謂辨然,于事分明無有疑惑也。

又,《韻會》:牀䏶足笫閒也。易・剝卦》:剝牀以辨。【疏】牀足之上、牀身之下分辨處也〔牀身之下、牀足之上,足與身分辨之處〕【程傳】:牀之幹也。

又,變也。楚辭・九辨》〔註〕:辨者,變也,謂陳道德以變說君也。

又,井地之數也。禮・王制》〔註〕:京陵之地,九夫爲辨,九辨而當一井。

又,姓。

又,《集韻》:𤰞見切,音徧 —— 與徧通。帀也。史記・禮書》:萬民和喜,瑞應辨至。【註】同「徧」。

又,《廣韻》:苻蹇切;《集韻》、《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𡘋辯上聲 —— 義同。

又,《集韻》:邦免切,鞭上聲 —— 義同。

又,與貶通。禮・玉藻》:立容辨𤰞,無讇。【註】辨作貶 —— 容雖貶損𤰞降,不傾側柔媚也。

又,《廣韻》:普麪切;《集韻》、《正韻》:匹見切,𡘋音片 —— 革中斷也。爾雅・釋器》: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韏。【註】革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韏。集韻》作㸤。

注解

〔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辛部

〔辨〕字拼音是bià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辡、󰒐,五行属

〔辨〕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刀,辡( biǎn )声。本义是判别,区分,辨别。

〔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iàn] ⑴ 分别,分析,明察⑵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蒲莧切頁碼135頁,第20

異體

辧判也。从刀辡聲。

附注桂馥義證:「辧,隸作辨,刀變為刂,與𤤻作班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蒲莧反頁碼350頁,第1行,第3

辧判也。從刀辡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蒲莧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717頁,第1許惟賢319頁,第3

辧判也。

段注《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朝士判書。故書判爲辨。大鄭辨讀爲別。古辨判別三字義同也。辧從刀。俗作辨。爲辨別字。符蹇切。別作從力之辦。爲幹辦字。蒲莧切。古辧別,幹辧無二義。亦無二形二音也。

从刀。辡聲。

段注十二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