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約的意思解释

糹部9画左右结构U+7D04

糹部

9画

3画

左右结构

XQYY

VFPM VFPI

ZRS

27920

U+7D04

55444435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折钩、点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yāo

基本解释

均见“约”。

国语辞典解释


yuē

详细解释

1.缠束、束缚。

《文选 · 曹植 · 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唐 · 李商隐《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2.限制、管束。

《论语 · 子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三国演义 · 第六七回》:“主公可约马退后,在放马向前,跳过桥去。”

3.协议、预先说定。

《史记 · 卷七 · 项羽本纪》:“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

4.定期相会。

宋 · 朱淑贞《山查子 · 去年元夜时》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约会。

5.邀请。

宋 · 陆游《谢池春 · 七十衰翁》词:“玉壶春酒,约群仙同醉。”《儒林外史 · 第二回》:“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

6.省略。

《史记 · 卷一四 · 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汉书 · 卷四 · 文帝纪》:“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

7.掠过。

唐 · 韩愈《独钓》诗四首之三:“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8.数学上指约分。

10/20可以约成1/2。

1.俭省。

《论语 · 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新唐书 · 卷八五 · 窦建德传》:“建德性约素,不喜肉食。”

2.简要、精练。

《礼记 · 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史记 · 卷八四 · 屈原贾生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

3.穷困。

《楚辞 · 宋玉 · 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南史 · 卷五五 · 吉士瞻传》:“在郡清约,家无私积。”

4.柔弱、美好。

唐 · 郑壁《和袭美伤顾道士》诗:“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婉约、风姿绰约。

5.隐微不明显。

唐 · 王孝通《上缉古算经表》:“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约。”

隐约。

大略、大概。

《三国志 · 卷二九 · 魏书 · 方技传 · 华佗传》:“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宋 · 许棐《鹧鸪天 · 翠凤金鸾绣欲成》词:“归来玉醉花柔困,月滤窗纱约半更。”

约计、约略。

预先说定共同遵守之事。

《史记 · 卷八一 · 廉颇蔺相如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必负约不偿城。”

合约、毁约、条约。

两岸词典解释


yuē

详细解释

1.限制;节制。

约束、制约、约之以礼。

2.预先提出或商量(须共同遵守的事)。

约会、约定、约法三章。

3.预先说定的事;共同遵守的条款。

公约、毁约、践约、负约。

4.邀请。

约请、特约、约她一起去。

5.简要。

简约、约而不漏。

6.少;节俭。

辞约而旨丰、省约、节约。

7.表示不太精确的估计,相当于“大概”。

大约、年约六旬、约半个小时。

8.约分的简称。数学上指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同时除分子和分母,分数值不变,而分数简化。

9.姓。

yāo

详细解释

《口》用秤称重量。

约约这棵大白菜。

外语翻译


  • treaty, agreement, covenant
  • Verabredung, Treffen (S)​, Vereinbarung, Übereinkommen, Übereinkunft, Vertrag (S, Rechtsw)​, Vereinfachung, Kürzung (S, Math)​, einschränken, beschränken, in Schranken halten (V)​, sich treffen, jdn. einladen, sich verabreden, sich abmachen (V)​, sich vereinbaren, eine Vereinbarung treffen (V)​, einfach, kurzgefaßt, kurzgesagt, schlicht (Adj)​, gegen; ungefähr, etwa, annähernd, beinahe (Adj)​, sparsam, genügsam, wirtschaflich, ökonomisch (Adj, Wirtsch)​, gegen; ungefähr, etwa, an
  • peser sur une balance, soupeser, prendre rendez-vous, inviter, environ, convenir de, convention, contra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

廣韻》:於略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却切,𡘋音葯。說文》:纏束也。詩・小雅》:約之閣閣。【傳】約,束也。

又,《周禮・春官・大史》: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註】約劑,要盟之載辭。禮・曲禮》:約信曰誓。【疏】共相約束以爲信也。

又,《禮・坊記》:君子約言。【疏】謂省約其言也。

又,《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禮・坊記》:小人貧斯約。【註】約,猶窮也。

又,《論語》:以約失之者,鮮矣。【何晏註】儉約無憂患。

又,《戰國策》:蘇代約燕王曰。【註】約,止也。

又,《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音義】淖約,柔弱貌。

又,《荀子・勸學篇》:春秋約而不速。【註】文義隱約。

又,《呂氏春秋》:旄象之約。【註】約,節也。一曰美也。

又,《楚辭・招魂》:土伯九約。【註】屈也。

又,姓。約續,古賢者。見《韓非子》。

又,《廣韻》:於笑切;《集韻》:一笑切;《韻會》:幺笑切,𡘋音要。前漢・禮樂志》:明德鄕治本約。【註】師古曰:約,讀曰要。

又,《集韻》:於敎切,音靿 —— 屈也。

又,《集韻》:乙角切,音渥 —— 𠣩,或作約,束也。

又,《集韻》:吉歷切,音激 —— 纏也。

又,同「的」。枚乗〈七發〉:九寡之珥以爲約。【註】約,亦的字也。

注解

〔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uē、y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勺

〔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āo] ⑴ 均见“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於略切頁碼433頁,第10

約纏束也。从糸勺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於略切頁碼1028頁,第7行,第1

約纏束也。從糸勺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於略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585頁,第3許惟賢1125頁,第5

約纏束也。

段注束者,縛也。引申爲儉約。

从糸。勺聲。

段注於略切。二部。

白话解释

约,缠绕捆缚。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從「糸」,右從「勺」。篆文作從糸、勺聲。從「糸」,指絲可用以纏束;「勺」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