縵
国语辞典解释
縵缦
màn详细解释
名
1.没有花纹图案的丝绸。
汉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度制》:“庶人衣缦。”
2.没有装饰的车子。
《国语 · 晋语五》:“乘缦、不举,策于上帝。”三国吴 · 韦昭 · 注:“缦,车无文。”
外语翻译
- plain silk; simple, plain
- bedächtig, langsam
- soie unie mince, sans fioriture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莫半切,音幔。《說文》:繒無文也。《漢律》曰:賜衣者,縵表白裏。
义又,《周禮・春官・巾車》:卿乗夏縵。【註】五采畫無瑑。【疏】言縵者亦如縵帛無文章。《左傳・成五年》:絳服乗縵。【註】車無文。
义又,《前漢・食貨志》:一歲之收,常過縵田。【註】縵田,謂不爲甽者也。
又,《廣韻》:謨晏切;《集韻》:莫晏切,𡘋音幔。《周禮・春官・磬師》:敎縵樂。【註】縵,謂雜聲之和樂者也。《禮・學記》:不學操縵,不能安弦。【註】操縵,雜弄,弦屬。
义又,《莊子・齊物論》:縵者,窖者,密者。【音義】縵,寛心也。【又】大恐縵縵。【音義】齊死生貌。
又,《集韻》、《韻會》𡘋謨官切,音瞞 —— 縵,或作𢿜。
又,《韻補》叶莫半切,緩縵也。舜〈卿雲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注解
〔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縵〕字拼音是m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曼。
〔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àn] ⑴ 见“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半切頁碼第434頁,第12字續丁孫
縵
異體𦆅、𦄡
繒無文也。从糸曼聲。《漢律》曰:「賜衣者縵表白裏。」
蔣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賜律》:「賜衣者六丈四尺……五大夫以上錦表,公乘以下縵表,皆帛裏;司寇以下布表裏。……官衣一,用縵六丈四尺,帛裏,毋絮。」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莫半切頁碼第1030頁,第7行,第1字述
繒無文也。從糸曼聲。《漢律》曰:「賜衣者縵表白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半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593頁,第3字許惟賢第1129頁,第2字
繒無文也。
段注《春秋䋣露》。庶人衣縵。引申之,凡無文皆曰縵。《左傳》乘縵注。車無文者也。《漢・食貨志》縵田注。謂不𤰝者也。
从糸。曼聲。
段注莫半切。十四部。
《漢律》曰:賜衣者縵表白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