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
乙部2画左右结构U+5DDC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𡘋古外切,音儈 —— 與澮同。《說文》:水流澮澮也。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
又,《集韻》:呼官切,音歡 —— 濡也。
注解
〔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巛部。
〔巜〕字拼音是ku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𡿨、𡿨。
〔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ài] ⑴ 同“澮”。田间的水沟。《説文•巜部》:“巜,水流同滄也。方百里為巜,廣二尋,深二仞。”㈡ [huān] ⑴ 濡。《集韻•桓韻》:“巜,濡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外切頁碼第380頁,第3字續丁孫
巜
水流澮澮也。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凡巜之屬皆从巜。
附注林義光《文源》:「象形,經傳以澮為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古冣反頁碼第924頁,第3行,第1字述
水流澮澮也。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凡巜之屬,皆從巜。讀若儈同。
鍇注臣鍇按:《釋名》:「水注溝曰巜。」巜,會也小水之所聚會也。今人作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70頁,第2字許惟賢第988頁,第4字
水流澮澮也。
段注澮澮當作𣴠𣴠。《毛傳》曰:𣴠𣴠,流也。《水部》曰:𣴠𣴠,水流聲也。古𠯑聲會聲多通用。水流涓涓然曰𡿨。𣴠𣴠然則曰巜。巜大於𡿨矣。此字之本義也。因以名井田之制。
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
段注《考工記・匠人》文。尋,仞依許《寸部・人部》說皆八尺。今《周禮》作澮。許所據作巜。後人以水名易之也。古外切。十五部。
凡巜之屬皆从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