朻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渠幽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𡘋音虯。《說文》:木下曲。《爾雅・釋木》:木下句曰朻,上句曰喬。
又,《集韻》:居虬切;《正韻》:居尤切,𡘋音糾。《說文》:高木也。下句曰樛,高木曰朻。
又,《集韻》、《韻會》𡘋吉酉切,音九 —— 義同。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 木也。《爾雅・釋木》:朻者聊。
义《正字通》與樛同。
注解
〔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朻〕字拼音是ji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丩。
〔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ū] ⑴ 高树。⑵ 古同“樛”,树枝向下弯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吉虯切頁碼第185頁,第19字續丁孫
朻
異體𣎹
高木也。从木𠃚聲。
附注段玉裁注:「丩者,相糾繚也。凡高木下句,垂枝必相糾繚。故曰从木、丩,丩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飢酬反頁碼第463頁,第3行,第1字述
高木也。從木、丩,丩亦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木下句曰朻;上句曰喬。」《詩》樛木則作樛字。按:此則《爾雅》借朻爲樛,依《詩》爲正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吉虬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999頁,第3字許惟賢第441頁,第1字
高木下曲也。從木丩。丩亦聲。
段注此《韵會》所據小徐本也今二徐本皆分樛朻爲二篆。樛訓下曲。朻訓高木。乃張次立以鉉改鍇而然。鍇云:詩作樛。《爾雅》作朻。依詩爲正。鍇意許書作朻未是也。今考《釋木》曰下句曰朻。南有樛木《毛傳》曰:木下曲曰樛。下曲卽下句也。樛卽朻也。一字而形聲不同。許則從丩聲者,容許當日《毛詩》亦作朻也。《玉篇》分引詩,《爾雅》而云二同。甚爲明晢。丩者,相糾繚也。凡高木下句。垂枝必相糾繚。故曰從木丩。丩亦聲。吉虬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