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国语辞典解释
賀贺
hè详细解释
动
◎庆祝。
《说文解字 · 贝部》:“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诗经 · 大雅 · 下武》:“受天之祐,四方来贺。”《史记 · 卷一〇七 · 魏其武安侯传》:“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
贺年、祝贺、庆贺。
名
◎姓。如唐代有贺知章。
外语翻译
- congratulate; send present
- gratulieren, beglückwünschen (V), He (Eig, Fam)
- félicit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胡箇切;《集韻》、《韻會》:胡佐切,𡘋音侉。《說文》:以禮物相奉慶也。《詩・大雅》:四方來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禮・郊特牲》:昏禮不賀,人之序也。又,〈玉藻〉:有慶,非君賜不賀。《後漢・禮儀志》:每月朔、歲首,爲大朝受賀。
义又,《廣韻》:賀,勞也、加也。
义又,揚子《方言》:賀,儋也。自關而西,隴冀以往,謂之賀。凡以驢馬馲駝載物者,謂之負他,亦謂之賀。《唐書・郝處俊傳》:羣臣皆賀戟侍。又,姓。《玉海》:賀氏,漢侍中慶純避安帝諱,改爲賀。又,複姓。《正字通》:賀蘭、賀拔,皆複姓也。
注解
〔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貝部。
〔賀〕字拼音是h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加、貝。
〔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è] ⑴ 慶祝,祝頌⑵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胡箇切頁碼第204頁,第11字續丁孫
賀
以禮相奉慶也。从貝加聲。
附注按:段玉裁據《玉篇》、《韻會》在「禮」下補「物」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侯箇反頁碼第521頁,第5行,第1字述
以禮物相奉慶也。從貝加聲。
鍇注臣鍇曰:「按《史記》漢高帝曰『賀錢萬』是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胡箇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117頁,第1字許惟賢第493頁,第2字
㠯禮物相奉慶也。
段注物字依《韵會》、《玉篇》補。相奉慶,《玉篇》作相慶加,爲長。《心部》曰:慶行賀人也。是慶與賀二字互訓。賀之言加也。猶贈之言增也。古假賀爲嘉。覲禮。余一人嘉之。今文嘉作賀是也。《廣韵》曰:賀,擔也。勞也。此謂或假賀爲儋何字也。儋何,俗作擔荷。
从貝。加聲。
段注胡箇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