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仰的意思解释

亻部6画左右结构U+4EF0

亻部

6画

4画

左右结构

会意字、形声字

WQBH

OHVL

NRY

27220

0111

4986

U+4EF0

323552 撇、竖、撇、竖提、横折钩、竖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脸向上,与“俯”相对。~首。~望。

敬慕。久~。敬~。

依赖。~承。~赖。~仗。~人鼻息。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即尊照。

服下,指服毒。~药(服毒药自杀)。~毒。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2.同本义。跟“俯”相对。

,举也。 《说文》。按,仰即卬之或体。汉书皆作卬,不作仰。驷马秼。 《淮南子 · 说山》足以事父母。 《孟子 · 梁惠王上》头相向鸣。 《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药而伏刃。 《汉书 · 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无敢视。 汉 · 刘向《列女传》遂于树下取叶。 三国魏 · 邯郸淳《笑林》视天。 清 ·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椎髻面。 清 · 魏学洢《核舟记》

仰企俯思(抬头盼望,低头思念。有仰慕之意);仰脸(抬头,脸向上方);仰瞻(仰望;追慕)

face upward;

3.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

众士慕 《资治通鉴》

仰从(服从;遵命);仰服(敬服,钦佩)

admire;

4.切望 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

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 《水浒传》各路大帅各尽忠力,以图国家大计。 《续资治通鉴》

hope;

5.依赖;依靠。

前无可之积。 《后汉书 · 邓禹传》。注:“犹恃也。”随身所需,悉于官,不别治生产。 《三国演义》凡五谷者,民之所也。 《墨子 · 七患》

仰人度日(依靠别人供给衣食来维持生活);仰成(依赖别人取得成功);仰哺(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rely on;

6.物体面朝上。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垄待雨。 《齐民要术》

upward;

7.亦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

仰一口大铜钟;仰瓦(凹面向上的瓦)

8.另见 āng。

áng

基本解释

古同“昂”,情绪高。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通“昂”。高 。

仰仰(同“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仰首伸眉(意气高昂的样子)

high;

2.另见 yǎng。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抬头。

唐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 · 岳飞《满江红 · 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朝上、向上。

《淮南子 · 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3.敬慕。

《儒林外史 · 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敬仰、景仰。

4.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

《通俗编 · 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

5.依赖。

《后汉书 · 卷一六 · 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仰仗、仰赖。

姓。如宋代有仰忻。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脸向上(与“俯”相对)。

仰望、仰视、仰观俯察。

2.敬慕;钦佩。

仰慕、敬仰、瞻仰、久仰。

3.旧时公文用语。出现在恳、祈、请等字之前,表示尊敬。

仰恳鉴察、仰企风规。

4.姓。

外语翻译


  • raise the head to look; look up to, rely on, admire
  • auf jdn. , etw. angewiesen sein (V)​, bewundern, repektieren, zu jdn. hinauf schauen (V)​, hinauf sehen, das Gesicht nach oben richten (V)​, sich auf jdn. , etw. verlassen (V)​, sich auf jdn. stützen (V)​, Yang (Eig, Fam)
  • regarder vers le haut, respecter, admirer, compt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𡘋𦯒 —— 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又,心慕曰企仰。

又,以尊命𤰞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北齊書・孝昭帝紀》:詔曰:昔武王克殷,先封兩代,漢、魏、二晉,無廢茲典。及元氏統曆,不率舊章。朕纂承大業,思弘古典,但二王三恪,舊說不同,可議定是非,列名條奏。其禮義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𡘋魚向切,音𨋕 —— 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〇【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𡘋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注解

〔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ǎng、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卬,五行属

〔仰〕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是抬头,脸向上。

〔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ǎng] ⑴ 脸向上,与“俯”相对⑵ 敬慕⑶ 依赖⑷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⑸ 服下,指服毒⑹ 姓。 [áng] ⑴ 古同“昂”,情绪高。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魚兩切頁碼261頁,第22

仰舉也。从人从卬。

附注桂馥義證:「仰即卬之分別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魚兩切頁碼671頁,第5行,第3

仰舉也。從人,從卬。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魚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491頁,第1許惟賢654頁,第11

仰舉也。

段注與卬音同義近。古卬仰多互用。

从人卬。

段注此舉會意包形聲。魚㒳切。十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