惄
意思解释
惄
nì基本解释
①忧郁,伤痛:“我心忧伤,~焉如捣。”
②失意的样子。
③啼哭至极而发不出声音。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心,弱声。本义:忧思,伤痛。
2.同本义。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sad;
3.失意的样子。
自关而西, 秦 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
disappointed;
外语翻译
- long for; hungry
- bekümmert, quälte
- en détresse, affam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𧗂
《唐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𡘋音溺。《說文》:饑餓也。从心,叔聲。一曰憂也。《詩・周南》:惄如調飢。【毛傳】惄,飢意也。李巡曰:宿不食之飢也。【箋】惄,思也。《爾雅疏》:恚而不得之思也。【正義】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箋以爲思義,相接成也。《詩・小雅》:惄焉如擣。無饑義,故箋但訓爲思。
又,《集韻》或作𩚮,《韓詩》作愵,《五音集韻》亦作𢞔。
又作南。梁𥳑文帝詩:南音悲南弄。上如字,下音惄。
又,《集韻》:奴沃切,音傉 —— 義同。
注解
〔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惄〕字拼音是n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叔、心。
〔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弱声。本义是忧思,伤痛。
〔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ì] ⑴ 忧郁,伤痛:“我心忧伤,~焉如捣。”⑵ 失意的样子。⑶ 啼哭至极而发不出声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奴歷切頁碼第353頁,第1字續丁孫
惄
飢餓也。一曰憂也。从心叔聲。《詩》曰:「惄如朝飢。」
附注段玉裁注:「餓當作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尼覓反頁碼第857頁,第3行,第1字述
飢餓也。從心叔聲。一曰憂也。《詩》曰:「惄如朝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奴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027頁,第4字許惟賢第886頁,第3字
飢餓也。
段注餓當作意。《釋言》曰:惄,飢也。李巡云:惄,宿不食之飢也。《周南》傳曰:惄,飢意也。爲許所本。
从心。叔聲。
段注奴歷切。古音在三部。
一曰𢝊也。
段注𢝊各本作憂。今正。《釋詁》乃《小弁》傳曰:惄,思也。舍人云:惄,志而不得之思也。《方言》曰:惄,溼,憂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溼。或謂之惄。按思與𢝊義略同也。
詩曰:惄如輖飢。
段注輖各本作朝。誤。今依李仁甫本訂。《毛傳》曰:輖,朝也。謂輖卽朝之叚借字也。《周南・汝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