趍
走部13画半包围结构U+8D8D
意思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陳知切,𡘋音馳。《說文》:趍趙,久也。
义又,《廣韻》:趍,俗趨字。《詩・齊風》:巧趨蹌兮。【釋文】趨,本亦作趍。
注解
〔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走部。
〔趍〕字拼音是q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走、多。
〔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í] ⑴ 〔趍趙〕行走迟缓。《説文•走部》:“趍,趍趙,夂也。”⑵ 驰,奔跑。⑶ 众多。㈡ [qū] ⑴ 同“趨”。《廣韻•虞韻》:“趨,走也。趍,俗。”《集韻•遇韻》:“趨,或作趍。”《詩•齊風•猗嗟》:“巧趨蹌兮。”⑵ 偏,不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直離切頁碼第48頁,第18字續丁孫
趍
趨趙,久也。从𧺆多聲。
附注按:段玉裁注本據《玉篇》、《廣韻》改「久」作「夂」。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陳知反頁碼第142頁,第4行,第2字述
趍趙,久也。從走多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楚危切、直离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58頁,第9字許惟賢第114頁,第18字
趍趙。
段注二字句。
夂也。
段注夂,行遟曳夂夂也。楚危切。各本皆譌久。《玉篇》、《廣韵》不誤。趍趙雙聲字。與歭䠧,𢤉箸,蹢躅字皆爲雙聲轉語。
从走。多聲。
段注直离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