䟆
走部18画半包围结构U+47C6
意思解释
基本释义
䟆
◎同“跸”。
外语翻译
- to keep persons off the route of the emperor, when on tour, imperial halting-place, worship of the kitchen god (performed on the 23rd day of the 12th moo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𤰞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𡘋音必。《說文》:止行也。一曰竈上祭名。《博雅》:止也。《玉篇》與蹕同。《周禮・秋官・大司𡨥》:凡邦之大事,使其屬蹕。【釋文】蹕,本亦作䟆。《史記・梁孝王世家》:出言蹕,入言警。
注解
〔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走部。
〔䟆〕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ì、bó,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走、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卑吉切頁碼第49頁,第11字續丁孫
䟆
止行也。一曰竈上祭名。从𧺆畢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𤰞聿反頁碼第144頁,第4行,第2字述
止行也。一曰竈上祭名也。從走畢聲。
鍇注臣鍇曰:「《周禮》作此字。《春秋左傳》曰:『不蹕。』漢出警入䟆。」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卑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65頁,第3字許惟賢第117頁,第5字
止行也。
段注今《禮經》皆作蹕。惟《大司寇釋文》作䟆。云本亦作蹕。是可見古經多後人改竄。亦有僅存古字也。《五經文字》曰:䟆,止行也。《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䟆。
一曰竈上祭名也。
段注篇,韵皆有襅字。云竈上祭。
从走。畢聲。
段注卑吉切。十二部。